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咕咚》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0

《咕咚》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人教部编版20 咕咚教学目标:1. 认识“咕、咚等” 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一、听声音导入课题:1. 亲爱的同学们,听,什么声音?(生:“咕咚”)你的耳朵太灵了!2. 我们一起模仿一下那个声音吧。

(出示课题“咕咚”二字)3.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第20 课《咕咚》。

请你伸出小手跟老师来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4. 瞧!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的字啊?(生:口字旁)对!口字旁与声音有关,所以咕咚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如果去掉口字旁,剩下的部件读什么?(生:古和冬)你瞧!这还是两个形声字呢!5. 让我们一起发出清脆的咕咚声,齐读课题:20 咕咚。

好听!声音洪亮不拖腔,再读一遍:20 咕咚。

二、整体感知,猜读生字:1.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第106 页。

这篇课文跟之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2. 是啊,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该怎么办呢?(生畅所欲言:查字典、生活识字、注意积累、图文对照⋯⋯)评价:你们真是了不起!3. 同学们,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就要学会“猜读生字”的方法啦!张老师这也有几个好方法。

瞧!(出示板贴)4.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猜读生字的方法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摆好读书姿势。

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并拍手坐正!5. 猜读本课“吓、鹿、象、拦” 4 个没有注音的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啊!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生:7 个。

)2)现在,张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这些字你能猜读他们读什么吗?(奖励)(出图)“吓”: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字的特点)(出图)“鹿”,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图文对照/ 象形字)(出图)“象”,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象形字演变过程)。

(出图)“拦”,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联系上下文/ 图文对照)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运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3)看这 6 个生字,课文中都有注音,我们可以借助拼音将它们读准确。

(指名——小老师——去拼音读——开 2 列火车——齐读。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 下面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找出课文与四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生一起说答案:一:1-2 ;二:3-4 ;三、5;四、6-7 )第一幅图:(1)先看第1— 2 自然段,自己放声读一读。

(2)谁来读?(3)图文对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兔子很害怕呀?(找 3 个学生)(4)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一个动词最能体现小兔子非常非常害怕!哪个词?(生:拔腿就跑。

)(贴板书)(5)渲染情景:是啊,这只小兔子,甩开了膀子,迈着大步,吓得--------- 拔腿就跑,而且,边跑边叫,谁来读?(6)谁能读得更害怕一点?(指B读)(7)全体同学起立,一起边表演一边读!(齐读)师评价:从你们的动作和喊声中,老师都觉得害怕了!第二幅图:(1)听了兔子的话,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大伙又是怎么做的?(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

(3)小猴子和大伙是怎么做的?帖板书(小猴子跟着跑,大伙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4)大家看图,小猴子跟着、小狐狸跟着、大象跟着⋯⋯,瞧,这就是一个跟着一个。

(5)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大家自己读读小兔子、小猴子、大伙的话,你有什么不同感受吗?(6)创设情境:女生当小兔子,男生当小猴子,全班同学当大家伙儿。

串词:小兔子听见“咕咚”声,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小猴子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大家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喊⋯⋯(7)小兔子,你为什么要跑?小猴子,你为什么跟着兔子跑啊?小山羊,你为什么跟着小狐狸跑啊?(8)小结:都是听别人说的,谁也没有看见,别人怎么说,他们就跟着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

有一个小动物与众不同。

他是谁啊?第三幅图:(1)野牛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第 5 自然段。

(拦、问,贴板书)(2)野牛啊野牛,你为什么要拦住大家?(生:我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可是小动物们都害怕“咕咚”啊,你不害怕吗?(生:不怕。

我想弄清楚原因。

)评价:多么沉着冷静的野牛!多么善于思考的野牛啊!第四幅图:(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2)小动物为什么笑了?(师总结:研究了一节课的咕咚,原来让大家害怕的咕咚,让大家拼命逃跑的咕咚,竟然是一个木瓜落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啊!太可笑了!)(3)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啊?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野牛,遇到事情,要问清楚,弄明白,学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

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个道理——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四、结合图画,讲述故事。

(同桌互相讲,指名讲。

)五、绘本拓展《漏》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人教部编版咕咚主备人:刘琼教学要求:1. 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 12 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 7 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足字旁” 2 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

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

这是为什么呢?4 .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学习第 2 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 白兔)(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 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 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4.说一说:,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 喊)谁来喊一喊?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二)学习3—7 自然段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 自然段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

(在黑板上连箭头)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5.说一说: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

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4.描红,写两个。

板书:咕咚兔子狐狸跑、喊(听)狮子追、问(看)猴子、小鹿、松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