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见意象2
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思乡、羁旅诗、闺怨诗 边塞诗、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悲慨、凄清 雄浑、苍凉 恬淡、典雅、
沙暖睡鸳鸯。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羌笛、胡笳:古代 西部的一种乐器,它 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 到,往往表示戍边思 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五、自然类 明月、白云、流水、细雨、 烟雾、斜阳、雪
季节时令
春季:杏花、桃花 秋季:桂花、枫叶
杏花:二月开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人间四月芳菲尽, 桃
山寺桃花始盛开。 花
: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三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月
——白居易 开
高洁、坚贞 梅、兰、竹、菊、 梨花 莲 松柏
梅花:寄托一种
高洁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
斜阳
A、沧桑
B、乡情思归
… ………
斜阳
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
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③ 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④ 斜阳冉冉春无极。 ——周邦彦
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⑥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
生死挺然终饱节,荣枯 偶尔无本心。
(王寂)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
陆龟蒙《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时见, 月晓风清欲堕时。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 凋也。” 《论语》 “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 锡
杜荀鹤《小松》
月 A、明月 乡思 B、残月 忧愁 C、山月 隐逸 D、月圆月缺 哲理
……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亮的基本象征
意义之二;月亮时晦 时明,时圆时缺,周 而复始,它既是运动 的代表,又是永恒的 象征,于是它总是引 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 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 的思考,激发人们宏 大 的天问意识和人生 喟叹。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 屈原《九歌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 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 地的代名词。
南浦,南浦, 翠鬓离人何处。 当时携手高楼, 依旧楼前水流。
____刘禹锡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石
榴
花
三、动物类: 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 蝉 、 猿、燕、鹧鸪、黄莺、黄鹂
凄凉、悲伤 杜鹃、猿啼 乌鸦、蟋蟀 鹧鸪、哀鸿
杜鹃:又名子规、杜
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
系在一起。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 夜月,愁空山。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鲤鱼 鸿雁 青鸟
传递信息
李商隐: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璟:
青鸟不传云外信,
大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
书的信使。
丁香空结雨中愁。
白居易:风翻白浪花千片,
雁点青天字一行。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高洁 蝉
蝉:栖于高枝,风餐露
宿,不食人间烟火,比 喻高洁的人品。
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
美好 燕子:春天 黄莺:欢快 比翼鸟、鸳鸯:爱情
燕:春天的象征
杜甫: 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泥融飞燕子,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 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
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 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 许,梦逐芭蕉雨。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 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黄鹂:欢快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 伤客情。
打起黄莺儿,
……
流水与离愁诗作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
有的词人写水,正 如一滴水珠可以反 射太阳的光芒,他 们的作品却反映了 一个时代。
流水
①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乐府》) 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 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水仙 红豆 莲 红叶
(李白)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愁绪
………
细雨、烟雾
…
细雨、烟雾
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④ 燕子不归春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柳永) ⑤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保)
——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
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柳岸 灞桥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杨柳 梅花、杏花、杨花、桃花、牡丹、 荷花、菊花、桂花
爱情
枫林、黄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 烟翠。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李商隐
其他 富贵:牡丹 红火:石榴
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三)意象与意境在诗歌中的应用
概念: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象的融合。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 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
意象类别
1、送别场所 2、植物类 3、动物类 4、乐器类
5、自然类
一、送别场所
南浦与长亭 (借代)
云
A、望云思友
B、浮云 漂泊
…
C、云深 隐逸
………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谪仙居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 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 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
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 江潭春草萋萋。
流水 A、绵绵愁思 B、时光流逝、历史变迁 C、鲜活、生命力
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幽兰生前庭, 含薰待清风。
——陶渊明
苏轼《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竹:生命力,气节,
谦虚,虚怀若谷, 清高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自小刺头生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芳草 芭蕉 梧桐
……
忧愁、凄苦
芳草:在古典诗歌中常比喻离恨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 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象是“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 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在古诗词中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 在一起。 李商隐: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