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20XX春季运行报告2021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21年春季报告》。
全文如下: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21年春季报告2021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我国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工业价格低位运行,生产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点。
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工业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工业生产止跌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21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21年1-2月的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2021年1-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
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9.7%和11.5%,2021年1-2月分别增长14.5%和23.7%。
东部地区稳步回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长。
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7%、12.1%和15.5%。
今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24%和22.1%。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
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历了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近半年的大幅下滑后,从2021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2月份,环比保持了连续11个月的回升。
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9%。
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缴税金总额2.11万亿元,增长14.8% ;企业亏损面由1-2月25.3%缩小到17.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3.5%。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所缓解,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2021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今年1-2月增速达到21.6%。
2021年1-11月实现利润1.75万亿元,上缴税金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2%和14.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7.4%和55.2%。
随着生产形势好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逐月攀升。
2021年9-11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6870万人,比3-5月增加453万人,比6-8月增加315万人。
工业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形势初步转好。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9.4%;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0.1%,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7%下降到13.7%。
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7.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5%,仅占全部销售产值比重的12.9%。
月度出口逐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同期水平。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技改专项拉动效果显著。
2021年,工业投资8.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4%;其中制造业投资5.88万亿元,增长26.8%。
今年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00亿元,主要采取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下达投资计划4441项,总投资632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8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联合重组,粗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大型钢铁企业达到11家,其中宝钢、武钢、河北钢铁超过3000万吨,鞍本钢、山东钢铁、沙钢超过2000万吨。
中铝、中冶、五矿等大型企业跨省区联合重组取得积极进展。
汽车销量超百万辆的企业集团达5家。
经过努力,全年淘汰落后的炼钢、炼铁、水泥产能分别为1691万吨、2113万吨和7416万吨,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电石、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基本完成年内下达的淘汰任务。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左右,用水量降低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
二、2021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
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21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收缩0.8%,预计2021年将增长3.9%;2021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2.3%,预计2021年增长5.8%;欧元区、美国、日本2021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9%、-2.5%和-5.3%,预计2021年分别增长1%、2.7%和1.7%;预计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比先进经济体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亚洲为8.4%,中国10%,印度7.7%,东盟五国为4.7%,中东为4.7%。
近几年,我国对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未见好转,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较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
潜在金融风险仍未消除。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
新的科技革命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冲击较大。
从国内看宏观环境适度宽松。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万亿元,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
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的指标均在稳步回升。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幅(今年1-2月分别达到26.6%和17.9%),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制约。
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38%和70%,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大。
我国已提出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技术含量低,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钢铁、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焦炭等一些重要行业中落后产能仍占很大比重,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无序建设倾向。
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
部分地区过分注重数量增长,忽视发展质量。
资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扭曲严重,资源过度投入、浪费严重。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主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今年工业发展环境总体上要好于去年,但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今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出口交货值增长8%左右。
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
按进度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
主要行业运行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下:(一)原材料工业投资是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021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左右的原材料工业增速达到12%,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1-2月增速达到20.7%,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增速仅为3.1%)。
预计随着投资增速的回落,2021年原材料工业增速会相应有所减缓,全年增速将回落到11%左右。
原材料工业面临最大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均存在类似问题;二是能源资源约束,随着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紧张,对原材料工业生产将造成极大影响。
钢铁行业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2.9%;全年日均产钢156万吨。
今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同比增长25.4%,日均产钢174.4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0%左右。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2021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吨钢综合能耗619千克标准煤,耗新水4.4吨,烟粉尘1.1千克,比上年分别下降1.7%、12.8%和10.7%。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21年,国内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21年的28.6%上升到2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2021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
产能仍在盲目扩张,2021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2021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13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
还有约1亿吨炼铁和1129万吨炼钢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21年底前淘汰。
运行要素约束加剧。
国内铁矿石需求连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21年已接近70%,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进口量已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用大量进口铁矿石来支撑钢铁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
2021年,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在3亿吨以上,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4%,要完成政府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钢铁行业任务艰巨。
有色金属行业在需求拉动下,产能加快释放。
2021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50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日均产量5.98万吨,二、三、四季度分别回升到6.95万吨、7.87万吨和8.55万吨,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2%、31.6%和43%;全年电解铜产量414万吨,比上年增长9.1%,电解铝产量1297万吨,下降1.5%,日均产量分别为1.13万吨和3.5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