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目录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1概述
1.1测区概况
1.2已有资料的概况
2控制测量
2.1高程控制测量
2.1.1四等水准测量
2.1.2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
2.2平面控制测量
2.2.1导线测量
2.2.2一级导线测量操作规
3碎部测量
3.1碎部测量的基本介绍
3.2碎部测量的操作规
4数字地形图测绘
4.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基本介绍
5附成果
6结论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测量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的几何形状及空间位置的科学。

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能动的改造自然服务。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z),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以工程建设测量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据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

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
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和传统测图在概念上已出现很大的不同。

传统大比例尺测图是以生产纸质地图为惟一目的。

而数字大比例尺测图则不同,它是GIS乃至数字地球的重要数据源之一。

不论是制图技术还是GIS的发展,数字地图越来越受到关注,数字地图不仅仅是测绘界的需要,也是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一概述
1.1、测区概况
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位于市嵩明职教园区中心、西接云大滇池学院、南接师大商学院、北临昆医海源学院、东临师大文理学院。

校园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

1.2、已有资料的概况
已知測站点、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各一套,双面尺一对,尺垫一对,脚架一对,棱镜一对。

二控制测量
2.1、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测量就是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一点的高程一般是指这点沿着铅垂线方向到水准面的距离,又称海拔或绝对高程。

高程测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在这里我们选择水准测量来作为观测方法。

2.1.1、四等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视需要,均可做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我们选用的是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石和观测等程序。

不同的是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1.2、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
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让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步骤:首先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计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计入表中(3),再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
丝读数计入表中(4),再将水准仪对准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计入表中(5)和(6),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计入表中(7),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计入表中(8)。

引入K值,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划分与黑面划分的零差点(常数4.687m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不能超过3mm。

其中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计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容许闭合差为L
20mm,L为水准路线长度(km)。

平面控制测量
2.2、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而进行的,其基准面是水准面,与其垂直的铅垂线是外业的基准线。

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

2.2.1、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导线测量指的是测量导线长度、转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标等的作业。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导线测量法布设控制网是有利的。

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网的精度要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网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导线上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池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

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闭合导线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称为转折角,又称导线折角或导线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

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

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

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

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

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