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书法释文

苏轼书法释文

致董长官贴轼启。

近者经由。

获见为幸。

过辱遣人赐书。

得闻起居佳胜。

感慰兼极。

忝命出于馀芘。

重承流喻。

益深愧(慰)畏。

再会未缘。

万万以时自重。

人还。

冗中。

不宣。

轼再拜。

长官董侯阁下。

六月廿八日。

遗过子贴(記子由夢)元豐八年正月旦日,子由夢李士寧,草草為具,夢中贈一絕句云:「先生惠然肯見客,旋買雞豚旋烹炙。

人閒飲酒未須嫌,歸去蓬萊卻無喫。

」明年閏二月六日為予道之,書以遺過子。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

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

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

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

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

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

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

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

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

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

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

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

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

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

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

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

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

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

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

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

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

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

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

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古蟹之霜螯。

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

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

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

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

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

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

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

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

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

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

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

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

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

东坡居士记。

苏轼赤壁赋壬(rã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1]不兴。

举酒属(z 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â)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ã)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

相与枕藉(jiâ)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

见者盖一二人而已。

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

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又有后赤璧赋,笔倦未能写。

当俟后信。

轼白。

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书杜甫诗贴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蜀中多桤木,读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独中薪耳。

然易长,三年乃拱,故子美诗云:‘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凡木所芘,其地则瘠。

惟桤木不然,叶落泥水中辄腐,能肥田,甚于粪壤,故田家喜种之。

得风,叶声发发如白杨也。

吟风之句,尤为纪实云。

笼竹亦蜀中竹名也。

吏部陈公诗跋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盛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之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四日眉阳苏轼书。

鱼枕观颂帖瑩淨魚枕冠,細觀初何物。

形氣偶相值,忽然而為魚。

不幸遭網罟,剖魚而得枕。

方其得枕時,是枕非復魚。

湯火就模範,巉然冠五岳。

方其為冠時,是冠非復枕。

成壞無窮已,究竟亦非冠。

假使未變壞,送與無髮人。

簪導無所施,是名為何物。

我觀此幻身,已作露電觀。

而況身外物,露電亦無有。

佛子慈閔故,願受我此冠。

若見冠非冠,即知我非我〔一〕。

五濁煩惱中,清淨常歡喜。

《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佑八年)尊丈不及作书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且为达此恳轼又白致道源帖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恕草草次韵王晋卿送梅花一首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

五年不踏江头路,梦逐东风泛蘋芷。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明年我复在江湖,知君对花三叹息仆去黄州五周岁矣,饮食梦寐,未尝忘之。

方请江湖一郡。

书此一诗寄王文父春贴子词·皇帝阁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旸谷宾初日,清台告协风。

愿如风有信,长与日俱中。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

従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圣主忧民未解颜,天教瑞雪报丰年。

御沟。

已漂新荇没,犹带断冰流。

扶桑初日映帘升,已觉铜瓶暖不冰。

七种共挑人日菜,千枝先剪上元灯黄州寒食诗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次韵秦太虚诗贴【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