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2.消费者收入的空间分布
l 收入决定了购买力,收入越高,购买力越强。高收入 居住区和低收入居住区不仅购买能力不同,而且对商 品种类、档次、购物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3.消费者偏好的空间分布 l 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偏好也不同,具有同种偏
好的消费者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影响零售业的布 局。如大学附近多眼镜店,清真商店多在回民 聚居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l 消费者购物需要付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对 商品或服务付出的实际价格是售价加交通支出 (包括货币与时间支出),因此,距离越远, 需求越小。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贝利用中心职能代替赖利的人口数。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2.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j中心g商品的年零售总额:
Eij=PijCi Aij=EijBjg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二节 服务业区位论
l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一)服务业的概念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 位论
2020/11/26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零售业区位论
l 零售业是指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包括了商业、 餐饮业等服务业。
l 零售业的特点是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因而能否吸引消 费者来购物、购物者的多少就成为企业经营效益的关 键。
l 而企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多大,决定性的因素是区 位,所以有一本关于零售业地理的书起名为
(1)规模越大,数量越少。 (2)最大的一般位于城市中心。 (3)规模越大,高档次店越多。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三)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1.霍伍德与博伊斯的中心边缘模型 2.戴维斯的中心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这个模型的缺点是对出行一次购物一单位商品 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多目标购物的理论模型 有待继续探索。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四)地价
l 地价是指用来购买土地的效用或为预期经济收 益所付出的代价。交通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 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位地价。
l 经济活动主体不同,所得预期利润不同,对不 同地价区位的竞争能力不同。
有利,因为总交通费用最小。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2.当消费者呈较均衡的面状分布时,零售业区位在中 心点最有利,可以使所有地点的总交通费用最小。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3.当消费者沿交叉的交通线分布时,不管分布是否均 衡,交叉点是最有利的零售区位。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4.在交汇的交通网线上,人口呈任意分布,交汇点总 交通费用最小,是最佳的零售区位。
1.零售业集聚原因
(1)区位吸引力。人口密集地区和交通方便的地 方会吸引不同性质的零售企业布局,形成集聚。
(2)消费的综合性。消费者一次出行会有多种购 物目的。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2.商业中心等级结构
l 由于各区位的通达性、覆盖的市场区不同,形成不同 的集聚规模,构成商业中心等级结构。
l 商业中心等级结构特点: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二) 服务企业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
l 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 l 竞争企业的量与质; l 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 l 该区域的居民特性和风俗习惯; l 该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 l 该区域的基本概况等。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三) 服务企业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魁恩的模型是抽象出来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消费 者在空间上是移动的,如人们每天去上班,可能利用 午休时间去购物,也可能在上下班的路上购物,所以 往往人流最大的地方成为零售业的最佳区位。因此, 城市里公交换乘站、火车站、地铁站等都是零售业集 聚的地方。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6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 l 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 l 停车场的充足性; l 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等。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l (一)中心地理论 l (二)集聚理论
l 服务业在空间的集聚的原则为:
集聚利益指向 劳动力指向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企业管理职能的办公机构一般都布局在中心区。 l 服务业如保险和银行等金融业在特定的地点发展
有时也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其形成与城市的发展 历史有关。 l 公司总部和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办公机 构大多布设在各大政治中心。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一)中心地理论
l 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企业有不同的门 槛和范围。
l 中心地理论完全也可适用于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 服务业的办公机构与其它中心性职能一样,存在 着等级性,不同等级的办公机构布局于不同等级 的中心地内部。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二)集聚理论
l 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是追求企业间商务 交流和合作的便利性和互补性,以及高度熟练 的劳动市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竞争性定价方式表明,达到均衡时各企业价格 相等,即有: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在价格P处,利润r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 l r>0时,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导致销售额S下降;
r<0时,原有的企业会退出,导致销售额S上升。直 到利润为零,市场达到均衡。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需求空间曲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 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l 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的变 化来表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魁恩的中心区位模型 l 魁恩(Quinn)总结出4种零售业区位原则: l 1.当消费者呈线状均衡分布时,零售区位在中心点最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三、零售引力模型
l 1.赖利的零售引力法则
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它 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市场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如果两个城市的规模相差太大,对某地的零售 引力与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成反比。
l (三)零售业间的竞争
l 霍特林的直线市场,克里斯泰勒、廖什的六边形 模型。
l 竞争企业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 场的特性有关。
l 同业竞争,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在竞争中产 生联合,意识相互排斥趋于分散;不同业竞争集 聚趋势更加明显。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在霍特林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推 导主要影响因素对市场均衡的作用模式。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 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 (二) 服务企业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 (三) 服务企业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一) 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
l 该城市能够接受企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 l 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 l 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分配状况; l 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 l 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 l 竞争程度等。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地价与零售业区位关系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二、零售业空间模型
l (一)零售业空间类型的划分 1.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异同 2.普劳德福特、迈耶 3.贝利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l (二)零售业的集聚与等级结构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l 对于零售业来说,几十米的区位差距就可能造成效益 上赢利与亏损的不同。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l (一)消费市场状况
l 1.消费者数量的空间分布:当市场规模超过企业的 门槛规模时,企业才能够生存。人口密度高的地方 零售业密度也高,人口少的地方,零售企业数也少, 规模也小。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影响均衡市场区的关键因素: l 1.购买频率。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企业密度也高,频率
低则密度也低。食品店、首饰店 l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高的零售业均衡密度低,固定
成本低则密度高。百货超市、杂货店 l 3.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越高,零售企业密度也越高。 l 4.交通费用。交通费用越高,零售企业密度也越高。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首先看市场区边界如何确定。边界是由消费者 的支付价格相等的点决定的。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在假设消费者每次出行购买一单位商品的 情况下,商店B的销售额可由下式计算: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l 然后求出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利润最大 的价格在一阶微商等于零的点。
服务业指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主要从事信息 和管理或服务职能的经济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