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越高
03 Part Three 启发思考
启发性思考
转换因子的隐含假设是什么? 答:计算转换因子的隐含假设是所有可交割债券的 到期收益率均为3%,也就是说,转换因子计算的是 当名义债券的市场价格等于面值时,可交割债券的 理论价格是多少。
THANK YOU!
02 Part Two 正文提要
案例简介
转换因子计算分析
例题: (1)求2018年10月13日到期、票面利率为 “3.65%的11付息 国债21”(每年付息一次)在2013年3月14日的转换因子。
3.65%
3.65%
3.65%
CF (1 3%)213/366 (1 3%)213/3661 ... (1 3%)213/36661 1.0326
案例简介
转换因子和支付金额
允许用 “可交割等级”债券替代基础资产进行交割,大大增加了市场现货的数量。 问题是期货的多方希望交割的债券息票率越高越好,而期货的空方则希望息票率越低 越好。另外,债券支付利息存在周期,多方更希望交割获得的债券马上就能获得利息 ,而空方则希望刚刚获得利息后才把债券交割出去。这两个问题使得债券期货在交割 时买方不能直接用期货价格支付给卖方,而要结合具体的交割债券的息票率以及累计 利息额。一般交易所会根据具体债券公布一个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再 加上累计利息作为在国债期货交割时,期货合约的买方向卖方的支付金额: 支付金额=期货价格 ×转换因子+累计利息 (累计利息为该可交割国债现券从上次付息日到期货到期日的应付利息。)
转换因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每种可交割国债和每个可交割月份下的转换因子都是唯一的,在交割周期里 是保持不变的 (2)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越高,转换因子就越大;票面利率越小,转换因子就越 小 (3)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名义标的债券票面利率时,转换因子大于1,并且剩 余期限越长,转换因子越大;而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名义标的债券票面利率时 ,转换因子小于1,并且剩余期限越长,转换因子越小 (4)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名义标的债券票面利率时,近月合约对应的转换因 子高于远月合约对应的转换因子;可交割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名义标准券票面利率时 ,近月合约对应的转换因子低于远月合约对应的转换因子。
转换因子一般由交易所在每一个交割日之前提前公布,
案例简介
中国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案例简介
转换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转换因子计算
其中,r: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票面利率3%; x:交割月到下一付息月的月份数; n:剩余付息次数; c:可交割国债的票面利率; f:可交割国债每年的付息次数。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4位。 二、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的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每100元可交割国债的应计 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目录 Contents
案例简介 正文提要 启发思考
01 Part One 案例简介
案例简介
转换因子和支付金额
在国债期货交易中,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一种“名义债券”,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 债券,本身并不一定存在。 即使存在这种名义债券,在实际交易中,如果只允许用这种债券进行交割,则会导 致由于标的债券的不足而出现多方对空方的“逼仓”现象。在现货市场上,也可能 会因为标的债券成为“抢手货”而出现价格被操纵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期货合约一般约定,在期货到期的实物交割中,允许剩 余期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债券都可以进行交割,这样就扩大了现货的可交割范围。 多种债券都作为可交割债券进行交割,它们的剩余期限不同,票面利率不同,在实 物交割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债券之间的换算问题,这一问题通过各个可交割债券的转 换因子来解决。
案例简介
支付金额计算分析
例题: 假设用2005记账式(十二期)国债交割TF1406合约,债券每年付息一次,票面利率 3.65%,利息支付日为每年的11月15日,期货价格为92.53,转换因子1.0377。计算 期货交割的支付金额是多少? 解:国债期货的最后交易日为合约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最后交割日是之后的三个 工作日,假设交割日为最后交割日,2014年6月18日,则在交割日债券的应计天数为 215天(从2013年11月15日到2014年6月18日的实际天数,算头不算尾),本年度实 际天数365天, 则累计利息为: 100×3.65%×215/365=2.150(元) 期货交割的支付金额为: 92.53×1.0377+2.150=98.168(元)
案例简介
转换因子和支付金额
转换因子:用来换算不同票面利率和不同到期日的可交割国 债的比价关系。 对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来说,转换因 子实质上是面值1元的可交割国债在其剩余期限内的现金流 ,用3%的国债期货名义标准券票面利率贴现至最后交割日的 净价(全价—应计利息)。来自例简介转换因子和支付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