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UML 建模指南
1. 启动,建立project 。
选择default 即可。
2. 进入主界面,各部分功能如下所示:
模型浏览区,分为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部署模型五部分
属性浏览区,当选中某一模型或模型元素时,它的所有属性都在这里展示,可以修改
建模区,相当于一张图纸,从左侧区域选择建模符号,在此绘制模型即可。
建模符号区,是构成UML 模型的基本要素
3. 首先创建用例模型。
在模型浏览区的<<useCaseModel>>树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Diagram 、Use Case Diagram ,并为新建立的图命名。
4.此时,左侧建模符号区展现了用例模型的基本要素
参与者
通讯关联(双向)
通讯关联(单向)
泛化关系(actor之间、用例之间)
Include关系(用例之间)
Extend关系(用例之间)
5.选中某种建模符号,在绘图区单击,即可建立相应的模型要素。
对其进行命名,并可在
右下角的属性区修改属性。
6. 接下来建立分析类图。
在模型浏览区的<<analysisModel>>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Diagram 、Robustness Diagram ,并为新建立的图形命名。
此时左侧符号区展示了分析类图的要素。
实体类控制类边界类关联关系
选中某个类,可以在这里修改它的版型(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
从用例模型的菜单里,可以将已有的actor 拖拽进建模区
7. 建立领域类图。
在模型浏览区的<<analysisModel>>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Diagram 、
Class Diagram ,并为新建立的图形命名。
此时左侧符号区展示了领域类图的要素。
类
接口
双向关联单向关联聚合
组合
继承
依赖
实现
关联类
可以将分析
类图中已建
立好的实体
类直接拖拽
到建模区选中某个类或某个关系,在这里可以修改它的相关信息
•类:名字/版型等
•关系:角色名、方向性、多重性等
8.建立类的属性和操作。
Step1:选中某个类
Step2:点击Attribute右侧的…按钮
Step3:在弹出窗口增加/删除/修改属性
9.建立时序图。
在模型浏览区的<<analysisModel>>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Diagram、
Sequence Diagram,并为新建立的图形命名。
此时左侧符号区展示了时序图的要素。
对象(类的实例)
消息传递
给自身的消息传递
从此处拖拽之前已经建立起来的actor、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到建模区。
正常情况下,建立时序图时无需建立任何新模型要素,完全可以利用之前的用例模型、分析类图、领域类图建立起来。
例如,每个消息上对应的操作,可以直接从箭头所指向的类的操作集合中选取。
Step1:先建立一个消息传递箭头
Step3:弹出窗口列出了选课单类当前的
操作集合。
选中一个,OK即可。
10.建立流程图(泳道图)。
在模型浏览区的<<useCaseModel>>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Diagram、Activity Diagram,并为新建立的图形命名。
此时左侧符号区展示了活动图的要素。
在模型树上建立活动图
活动
流程起点
流程终点
同步点
决策点
时序关系
垂直泳道
水平泳道
11.以上简单给出了建立OO分析模型的操作指南。
StarUML这个东西很轻量级,大家自己
摸索一下,很快就可以学会。
若有问题,可以在CMS上答疑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