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朗读: 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 其三)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弄清史实(古人古事): 一、弄清史实(古人古事):
从下面诗句中概括王昭君的形象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魂归,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魂归, 思念故乡的怨恨。( 一去紫台连朔漠, 。(“ 思念故乡的怨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 涂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 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 寓了怎样的情感? 寓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明确:
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 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 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之情。 、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之情。
其三) 七、迁移扩展:比较《咏怀古迹》(其三 迁移扩展:比较《咏怀古迹》 其三 王昭君》 昭君曲》的异同。 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 王昭君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留青冢向黄昏。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D、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万古云霄一羽毛。 答案: ( 割据” 云霄” 纡筹策” 答案:D(“割据”与“云霄”,“纡筹策”与“一 羽毛”不对仗。) 羽毛”不对仗。)
唐•张仲素 张仲素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昭君曲
明•莫止 莫止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确: 明确:
相同点:同是写“昭君出塞”的事迹。 相同点:同是写“昭君出塞”的事迹。 不同点: 咏怀古迹》 其三 其三), 不同点:《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笔下的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 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 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 怨恨 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 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
三、分析技巧: 分析技巧:
1.借古伤今 1.借古伤今 2.拟人 2.拟人 3.对比 3.对比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体悟感情(诗人的观点态 体悟感情( 度):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 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 华州司马。 华州司马。 昭君 绝代佳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怨恨) 诗人 才华横溢,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怨恨) 怨恨)
八、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么 、 群山万壑赴荆门” 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明确:这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为下句写王昭君 作好铺垫。 作好铺垫。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修辞手法的一项。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修辞手法的一项。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法?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法?
明确:的悲剧。 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 对比, 去 与 留 对比 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 识”却没 的对比, 生 与 死 的对比 生时可以“识 却没 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识 ,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 惨命运。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 庭花》 六朝、华清宫…… 庭花》、六朝、华清宫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表现手法:对比、借古讽今、 (4)表现手法: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 今、用 典 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 衰微;抒发爱国情怀; 慨国运 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 朽、奢侈淫逸
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 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 满腹“怨恨”的昭君。 满腹“怨恨”的昭君。 王昭君》 昭君曲》 《王昭君》、《昭君曲》这两首诗 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 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昭君 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作业: 作业: 按照咏史诗的方法鉴赏李 商隐的《马嵬》 商隐的《马嵬》
齐声背诵全诗. 齐声背诵全诗
再见!
五、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中间两联: 中间两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环佩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继续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继续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继续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