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时间小于 65.0 0.1625 B【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v=65.0cm4sst==16.25cm/s=0.1625m/s(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①③纸锥的平均速度v/(m·s-1)8.4②④(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0.84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H=8.4cm⨯10=84cm=0.84m,故①和②应填: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3][4]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记录从A到G的下落时间,单位s,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 曝光一次,从A到G共曝光6次,故从A到G的下落时间为:t=0.25s⨯6=1.5s;故③和④应填: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2)[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速。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 (填“陡”或“缓”)些。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 AB______v BC______v AC(选填“>”或“<”或“=”)(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 (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缓<>大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详解】(1)[1]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2)[2][3]由图知道,s AB =10cm-5cm=5cm;t AB=15:35:22-15:35:20=2s;所以,5cm 2s 2.5cm/sABv==,s AC=10cm;t AC =15:35:23-15:35:20=3s;所以,10cm 3s3.3cm/s AC v ==, s BC =5.0cm ;t BC =15:35:23-15:35:22=1s ;所以,5cm 1s5cm/s BC v ==, 故 AB BC AC v v v <> ; (3)[4]若计时晚了,则计时间偏小,由s v t =知道,算出的速度偏大; (4)[5][6]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所以,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更合适;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 点运动到10cm 、20cm 、30cm 和40cm 处所用的时间;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 、4s 、6s 和8s 所通过的距离。

(2)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____(甲/乙 )作为起点O 更合理;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____运动的;(3)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O 点到开始的距离s /m 0 10 20 30 40从O 点到开始的时间t /s 0 1.24 2.50 3.76 5.02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____运动,依据是____;小明发现其他小组实验中气泡运动的速度与自己的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秒表一乙下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路程相等(合理即可得分)气泡的大小不同,或玻璃管竖直程度不同(其它合理解释也可得分)【解析】【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2]由实验过程知道,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所以,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2)[3]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

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所以,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4]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来越近,所以此时塞子是向下运动的;(3)[5][6]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所以,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7]影响气泡运动的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气泡的大小不同,或玻璃管竖直程度不同等,都可以使气泡速度不同。

5.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2)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B.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C.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D.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4)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来源】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A 时间高度刻度尺秒表 C 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解析】【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2][3]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2)[4][5]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3)[6]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C;(4)[7]纸锥速度为1.06m/s,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做多次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的关系。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