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答案含答案

2016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答案含答案

2016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答案含答案某拟建工业项目的有关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6年,建设投资20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

2.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

建设期内,每年均衡投入自有资金和贷款本金各5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

流动资金全部用项目资本金支付,金额为300万元,于投产当年投入。

3.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采用直线法折旧,残值为100万元。

4.项目贷款在运营期间按照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的方法偿还。

5.项目投产第1年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分别为700万元和250万元,第2年的营业收人和经营成本分别为900万元和300万元,以后各年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分别为1000万元和320万元。

不考虑项目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

6.企业所得税率为25%,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为6%。

问题:1.列式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年折旧费和计算期第8年的固定资产余值。

2.计算各年还本、付息额及总成本费用,并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和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计算运营期内各年的息税前利润,并计算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4.从项目资本金出资者的角度,计算计算期第8年的净现金流量。

分析要点:本案例考核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时,还款方式为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并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和总成本费用表。

计算总投资收益率时应注意: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全部流动资金,年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当年应还利息。

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是指在还款期内每年等额偿还本金,而利息按年初借款余额和利率的乘积计算,利息不等,而且每年偿还的本利和不等,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建设期末的累计借款本金和未付的资本化利息之和,c o2.计算在指定偿还期内,.每年应偿还的本金A,A - IC/n,(n为贷款偿还期,不包括建设期)。

3.计算每年应付的利息额。

年应付利息=年初借款余额×年利率。

4.计算每年的还本付息总额。

年还本付息总额=A+年应付利息。

参考答案:问题1:解:1.建设期借款利息:第1年贷款利息= 500/2×6%=15. 00(万元)第2年贷款利息=[(500+15)+500/23×6%=45.90(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 15+45.90 =60. 90(万元)2.固定资产年折旧费=(2000+60. 90-100)/8=245.11(万元)3.计算期第8年的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年折旧费×(8-6)+残值= 245.11×2+100=590.22(万元)某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价为3200万元,工期18个月。

承包合同规定:1.发包人在开工前7天应向承包人支付合同价20%的工程预付款。

2.工程预付款自工程开工后的第8个月起分5个月等额抵扣。

3.工程进度款按月结算。

工程质量保证金为承包合同价的5%,发包人从承包人每月的工程款中按比例扣留。

4.当分项工程实际完成工程量比清单工程量增加10%以上时,超出部分的相应综合单价调整系数为0.9。

5.规费费率3.5%,以工程量清单中分部分项工程合价为基数计算;税金率3.41%,按规定计算。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1)工程开工后,发包人要求变更设计,增加一项花岗石墙面工程,由发包人提供花岗石材料,双方商定该项综合单价中的管理费、利润均以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为计算基数,管理费率为40%,利润率为14%。

消耗量及价格信息资料见表1.1。

表5.1 铺贴花岗岩石面层定额消耗量及价格信息单位:㎡(2)在工程进度至第8个月时,施工单位按计划进度完成了200万元建安工作量,同时还完成了发包人要求增加的一项工作内容。

经工程师计量后的该工作工程量为260㎡,经发包人批准的综合单价为352元/㎡。

(3)施工至第14个月时,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了按原综合单价计算的该月已完工程量结算报告180万元。

经工程师计量,其中某分项工程因设计变更实际完成工程数量为580m3(原清单工程数量为360m3,综合单价1200元/m3)。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1).计算该项目工程预付款。

(2).编制花岗石墙面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列式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5.2中。

表5.2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单位:元/㎡(3).列式计算8个月的应付工程款。

(4).列式计算第14个月的应付工程款。

(1).答案:工程预付款;3200×20%=640(万元)(2).答案:人工费:0.56×60=33.60(元/㎡)材料费:0.155×0.8+1.06×530+0.0299×240+6.4=575.50(元/㎡)机械费:0.0052×49.18+0.0969×52=5.29(元/㎡)管理费:(33.60+5.29)×40%=15.56(元/㎡)利润:(33.60+5.29)×14%=5.44(元/㎡)综合单价:33.60+575.50+5.29+15.56+5.44=635.39(元/㎡)表5.2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单位:元/㎡(3).答案:增加工作的工程款:260×352×(1+3.5%)(1+3.41%)=97 953.26(元)=9.80(万元)第8个月应付工程款:(200+9.80)×(1-5%)-640÷5=71.31(万元)(4).答案:该分项工程增加工程量后的差价:(580-360×1.1)×1200×(1-0.9)×(1+3.5%)(1+3.41%)=23632.08(元)=2.36(万元)第14个月应付工程款:(180-2.36)×(1-5%)=168.76(万元)某工程项目开工之前,承包方已提交了施工进度计划,如图3.1所示,该计划满足合同工期100天的要求。

在上述施工进度计划中,由于工作E和工作G共用一台塔吊(塔吊原计划在开工第25天后进场投入使用)必须顺序施工,使用的先后顺序不受限制(其他工作不使用塔吊)。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要求变更设计图纸,使工作B停工10天(其他持续时间不变),业主代表及时向承包方发出通知,要求承包方调整进度计划,以保证该工程按合同工期完成。

承包方提出的调整方案及附加要求(以下各项费用数据均符合实际)如下:1、调整方案:将工作J的持续时间压缩5天。

2、费用补偿要求:(1)工作J压缩5天.增加赶工费25000元;(2)塔吊闲置15天补偿:600×15=9 000(元);(600元/天为塔吊租赁费)(3)由于工作B停工10天造成其他有关机械闲置、人员窝工等综合损失45000元。

问题:1、如果在原计划中先安排工作E,后安排工作G施工,塔吊应安排在第几天(上班时刻)进场投入使用较为合理?为什么?2、工作B停工10天后,承包方提出的进度计划调整方案是否合理? 该计划如何调整更为合理?3、承包方提出的各项费用补偿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应批准补偿多少元?参考答案:问题1:答:塔吊应安排在第31天(上班时刻)进场投入使用。

这样安排后塔吊在工作E与工作G之间没有闲置。

问题2:答:承包方提出的进度计划调整方案不合理。

更合理的调整方案是:先进行工作G,后进行工作E.因为工作F 的总时差为30天,这样安排不影响合同工期,见下图:问题3:答:承包方提出的各项费用补偿:(1)补偿赶工费不合理,因为工作合理安排后不需要赶工(或工作J的持续时间不需要压缩5天)。

(2)塔吊闲置补偿9000元不合理,因闲置时间不是15天,而是10天。

(3)其他机械闲置补偿合理,人员窝工损失补偿合理。

塔吊按合理的调整方案安排时,其闲置时间比原计划安排多闲置10天,塔吊闲置补偿:600×10=6 000(元)。

应批准补偿:6000+45000=51000(元)。

某工业项目计算期为10年,建设期2年,第3年投产,第4年开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建设投资28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第1年投入1000万元,第2年投入1800万元。

投资方自有资金2500万元,根据筹资情况建设期分两年各投入1000万元,余下的500万元在投产年初作为流动资金投人。

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从第3年起,以年初的本息和为基准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5年等额还本。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预计85%形成固定资产,15%形成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5年平均摊销。

该项目计算期第3年的经营成本为1500万元、第4年至第10年的经营成本均为1800万元。

设计型产能力为50万件,销售价格(不含税)54元/件。

产品固定成本占年总成本的40%。

(除问题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各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1).列式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及无形资产摊销费,并按表 3.1所列项目填写相应数字。

表3.1 项目建设投资还本付息及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表(2).列式计算计算期末固定资产余值。

(3).列式计算计算期第3年、第4年、第8年的总成本费用。

(4).以计算期第4年的数据为依据,列式计算年产量盈亏平衡点,并据此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1).答案:固定资产年折旧额=[(2800+ 24)×85%×(1-5%)]÷10=228.038(万元)无形资产摊销费=(2800+24)×15%÷5=84.720(万元)表3.1 项目建设投资还本付息及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表(2).答案:计算期末的固定资产余值为:(2800+24)×85%-228.038×(10-2)=576.096(万元)或:228.038 ×(10-8)+2824×85%×5%=576.096(万元)(3).答案:第3年总成本费用:1500+228.038+84.720+49.440=1862.198(万元)第4年总成本费用:1800+228.038+84.720+39.552=2152.310(万元)第8年总成本费用:1800+228.038=2028.038(万元)(4).答案:年产量盈亏平衡点:BEP(Q)=2152.310×0.4÷(54-2152.310×0.6÷50)=30.56(万件)结果表明,当项目产量小于30.56万件时,项目开始亏损;当项目产量大于30.56万件时,项目开始盈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