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编考试公基之安徽省省情试题

事业编考试公基之安徽省省情试题

安徽省情知识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崛起D、全面转型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A、转型发展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转变。

A、生态文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面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

A、翻两番B、翻一番C、翻三番D、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工程。

A、五个一B、861C、5352D、千百十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B、综合协调C、立体网络D、以人文本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A、滨湖大城市B、全国性特大城市C、区域性特大城市D、现代化大都市11、将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A、芜湖B、安庆C、滁州D、宣城12、加快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A、环境建设B、数字城市C、服务能力D、管理能力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试点省建设,深入实施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A、千百十B、万村千乡C、千村百镇D、整村推进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尽快形成以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A、一山一湖B、两湖一山C、两山一湖D、两湖两山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技术创新“十区提升、、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百企示范B、百业示范C、百强示范D、百县带动16、以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A、合芜蚌B、马芜铜C、合铜池D、安池铜17、安徽省省树为。

A、榆树B、法国梧桐C、槐树D、黄山松18、安徽省省花为。

A、皖杜鹃B、马兰C、牡丹D、郁金香19、安徽省省鸟为。

A、喜鹊B、百灵鸟C、小天鹅D、灰喜鹊20、太平天国英王府位于安徽。

A、合肥B、亳州C、安庆D、芜湖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双核”是指。

A、蚌埠芜湖B、合肥芜湖C、合肥池州D、安庆芜湖2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两翼”是指。

A、安庆池州B、合肥芜湖C、宣城池州D、滁州宣城23、安徽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A、黄山B、天柱山C、九华山D、齐云山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是在安徽发起的。

A、凤阳B、定远C、怀远D、阜阳25、安徽全省辖个市,个县(市)区。

A、17 106B、18 105C、17 105D、19 10626、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的是。

A、范增B、管冲C、庄子D、老子27、《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苏轼D、白居易28、安徽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海拔1864米。

A、莲花峰B、天都峰C、始信峰D、马仁奇峰29、把招才引智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建立以为主体、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问题。

A、政府B、企业C、大中专院校D、科研机构30、《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发生在。

A、合肥B、亳州C、芜湖D、安庆31、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位于安徽。

A、合肥B、亳州C、宿州D、淮北32、曾被誉为四大米市之首的是。

A、淮北B、芜湖C、宣城D、黄山33、1943年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是。

A、刘少奇B、周恩来C、王稼祥D、邓小平34、三国著名医学家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的是。

A、华佗B、曹丕C、周瑜D、张良35、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与无,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创立了相对主义的方法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皖籍名人是。

A、老子B、庄子C、管冲D、庄子36、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A、一B、二C、三D、四37、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三省大部。

A、豫B、湘C、赣D、渝38、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96怪石、18瀑等胜景。

A、黄山B、九华山C、天柱山D、齐云山39、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在五四时期引领了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诗革命和新学术革命的皖籍名人是。

A、胡适B、陈独秀C、朱光潜D、赵朴初4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位于安徽境内。

A、滁州B、宣城C、黄山D、安庆41、安徽境内长江水系湖泊众多,其中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A、南漪湖B、泊湖C、武昌湖D、巢湖42、安徽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三大水系。

A、新安江B、巢湖C、青弋江D、水阳江43、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在安徽。

A、歙县B、黟县C、徽州区D、黄山区44、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即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

A、天华谷尖B、天柱剑毫C、屯溪绿茶D、太平猴魁45、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有、歙县、寿县、亳州、绩溪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A、安庆B、合肥C、六安D、黄山46、安徽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阜阳等四大民用机场。

A、芜湖B、巢湖C、淮南D、安庆47、北宋著名清官,天圣进士。

初为天长县令,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的包拯是安徽人。

A、合肥B、安庆C、六安D、亳州48、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A、五台山B、大别山C、天堂寨D、九华山49、安徽现有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长江大桥连接南北。

A、安庆B、马鞍山C、池州D、望东50、三国时期,善诗能文,诗风慷慨悲凉,开建安之风,被后人推为“建安风骨”之代表。

文章清峻通脱,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现存诗文145篇,明人辑为《魏武帝集》。

的是。

A、曹操B、曹植C、曹丕D、诸葛亮二、填空题(共45道题)1、集中在歙县和屯溪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2、在理学上,阐幽发微,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著有《四书集注》等的皖籍名人是朱熹。

3、长江、淮河横贯我省,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4、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以各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引进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6、根据主体功能区分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7、861行动计划六大基础工程是指综合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金融支撑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六大基础工程。

8、按照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导向,优化工业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9、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和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全方位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努力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10、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权,在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区域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

加快示范园区和江北、江南两个集中区建设,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11、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1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13、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14、开展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长江、巢湖等重大流域治理,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提高防洪灌溉和供给能力。

15、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省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

1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