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定制家居项目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方案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诺厦建设工程二O一六年四月十八日目录一、概述 (1)二、检测方案编制依据 (1)三、检测小组人员、检测仪器 (2)四、测试项目及方法简介 (5)五、项目检验抽样标准 (10)六、检测项目数量 (12)七、保障措施 (13)一、概述工程名称:索菲亚定制家居项目职工宿舍楼(自编号A-1、A-2)、行政综合楼(自编号B-1)工程工程地址:增城永宁街郭村村建设单位:中国轻工业工程施工单位:诺厦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穗峰建设工程监理设计单位:市花都区建筑工程概况:1、A-1职工宿舍,地上3层,建筑面积11709平方米;2、A-2职工宿舍,地上12层,建筑面积32996平方米;3、B-1行政综合楼,地上13层,建筑面积19574平方米。
二、检测方案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施工设计图2、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3、GB 50411-2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4、DBJ 15-65-2009 《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5、GB 50243-201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6、JGJ/T 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7、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8、DBJ 15-51-200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9、GB/T 10294-2010《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10、GB/T 2680-1994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11、GB/T 13475-2008《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12、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13、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4、GB/T 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15、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三、检测小组人员、检测仪器(一)检测小组架构和检测人员根据本项目特点,构成本项目的专责项目架构,如下框架图:该项目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项目负责人由景锋高级工程师担任,设置的节能材料及建筑构件性能检测小组由7名技术人员组成,建筑节能现场设备性能检测小组由6名技术人员组成。
检测小组的负责人在检测行业的工作时间均超过5年,技术职称均为工程师及以上级别。
(本页以下空白)(二)检测仪器一览表检测设备仪器表(本页以下空白)四、测试项目及方法简介根据施工设计图、有关技术文件,制订本检测方案。
(一)材料送检项目进场节能材料和设备的性能的复检均在我站的实验室进行检验:1、材料导热系数检验采用JN001/导热系数测定仪按国家标准GB/T 10294-2008对砖、砌块、挤塑板、泡沫塑料、岩棉、保温砂浆等材料进行导热系数的检验,试件尺寸为300mm×300mm。
2、遮阳(蔽)系数、可见光投射比、半球辐射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采用JN007/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检定系统和JN009/建筑玻璃半球辐射率检测仪可测试玻璃光学、热工性能参数,将检验数据导入玻璃数据库,计算得到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3、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采用TC10KB/电子天平、WE-10A/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等性能的检验。
4、外墙传热系数砌体检验:砌筑一与现场构造相同的墙体(墙体的大小为1600mm×1600mm (长×高),墙体的构造根据工程实际确定),然后调节墙体的含湿量(如自然风干或在湿度调节室调节),促使其达到符合检验的要求。
将墙体连同试件框按检验规的要求安装在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能试验机之间,设置实验机的温度(冷箱温度(一般设为-10℃)、计量箱温度(一般设为30℃或35℃)和防护箱温度(一般和计量箱温度相同)),待墙体的传热状态达到稳定后,由计算机计算并记录所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5、门窗气密性采用智能门窗物理性能检验设备,对各类型门窗、玻璃幕墙等进行气密性的检验。
6、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采用JN010/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按国家标准GB/T 8484- 2008对各种外窗,包括铝合金平开窗、推拉窗、中空玻璃窗等材料进行导热系数的检验。
7、电线电缆的截面、每芯导体电阻采用量筒、通用导体电阻夹具、直流电阻电桥/ QJ-57对电线电缆的进行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的检验。
(二)墙体节能现场检测1、外墙节能构造钻芯取样部位应由监理(建设)与施工双方共同确定,不得在外墙施工前预先确定。
采用钻芯取样的方法进行抽检。
取样位置应选取节能构造有代表性的外墙上相对掩蔽部位,并宜兼顾不同朝向和楼层,取样位置必须确保钻芯操作安全、方便。
外墙取样数量为一个单位工程每种节能保温做法至少取3个芯样,取样部位宜均匀分布,不宜在同一个房间外墙上取2个或2个以上芯样。
(三)配电与照明工程检测项目1、平均照度检测根据需要点燃必要的光源,排除其它无关光源的影响。
测定开始前,白炽灯至少开5min ,荧光灯至少开15min ,高强气体放电灯至少开30min ,待各种光源的光输出稳定后再测量,对新安设的灯,宜点燃100小时 (气体放电灯)和20小时(荧光灯)后进行照度测量,为了使受光器不产生初始效应,在测量前至少暴光5min ,受光器上必须洁净无尘,测定时受光器一律水平放置于测定面上,测定者的位置和服装不应该影响测定结果。
采用中心布点法,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将测量区域划分成边长0.5~10m 的正方形网格,在网格中心点用照度计测量,测点的高度和间距按GB/T 5700-2008的附录A 中表1~表12的规定确定。
局部照明:在场所狭小或因特殊需要的局部照明情况下,亦可测量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
由于有些情况下是局部照明和整体照明兼用的,所以在测量时,整体照明的灯光是开着还是关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要在测定结果中注明。
测量时先要大量程档数,然后根据指示值大小逐步找到需测的档数,原则上不允许在最大量程的1/10围测定。
等指示值稳定后读数,要防止测试者人影和其它各种因数对接收器的影响。
在测量中宜使电源电压不变,在额定电压下进行测量,如做不到,在测量时应测量电源电压,与额定电压不相符时,则应电压偏差对光通量变化予以修正。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一测点可取2~3次读数,然后取算术平均值。
按下式计算:式中:E av ——平均照度(lx ); E i ——在第i 个测点上的照度(lx );∑•=iav ENM E 1M ——纵向测点数;N ——横向测点数。
2、照明功率密度检测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LTD(W/m2)。
检测时,测量记录下面的参数:A、被测地点的面积A,m2;B、被测地点的功率:P,W。
按下式计算:Array(四)1、风口风量采用热敏风速计贴紧风口,测量多点风速取平均值,然后量取风口有效送风面积,计算出风口风量。
散流器风口采用风量罩测量,取多个风量读数值作平均计算为最终风口风量值。
2、系统总风量、风压在现场踏勘后选取合适的检测断面,采用皮托管、微压计测量截面平均动压,算出截面的平均风速,根据截面的截面积计算风量。
若测量时动压<10Pa,此时由于微压计测量产生的误差较大,应改用风速计直接测量风速来计算风量;系统风压包括系统的动压、静压、全压,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在测量系统总风量的测点上进行测量。
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分别检测新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的风量,两者风量的平均值为风机的风量。
吸入端和压出端的风量检测与系统总风量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一致,取靠近新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的截面进行检测。
机组的风压采用微压计配合皮托管在机前机后各布置检测点测量两点间全压压差,即为其机组风压。
机组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可由机组全压与风机、电机的效率、传动效率按下式计算得出:)3600/(t s P W η=式中: Ws —单位风量耗功率[W/(m 3/h)]; P —风机全压值,Pa ;tη—包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效率在的总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组的逐时运行工况不尽相同,为得到准确的测量值,要求P 与 t η同步测量。
4、风管严密性和强度取四段材料、尺寸、连接方式等都与实际工程完全相同的风管,用盲板封闭风管两端,留一个进风口及测压孔。
调整漏风测试仪的风机频率对受检风管鼓风,使风管压力达到风管的工作压力,记录此时的漏风量并与规进行对比;将风管压力调高到其工作压力的1.5倍,观察风管是否破损。
五、项目检验抽样标准本项目建筑节能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采取实验室检验方法进行,依据委托方提供的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工程施工设计图及DBJ 15-65-2009 《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的节能验收要求制定本检测方案,具体检验检测项目和要求如下:(一)建筑节能进场材料和设备复验表5.1 建筑节能进场材料复验(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表5.2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六、检测项目数量表6.1、A-1职工宿舍建筑节能检测清单(建筑面积11709平方米)表6.1、A-2职工宿舍建筑节能检测清单(建筑面积32996平方米)表6.2、B-1行政综合楼建筑节能检测清单(建筑面积19574平方米)表6.4、地下室建筑节能检测清单(本页以下空白)七、保障措施(一)检测安全保障通则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的法令、法规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进入检测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不准穿脚指及脚跟外露的凉鞋、拖鞋,不准赤脚赤膊,不准系领带或围巾。
特别在进行配电照明检测,必须使用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3、检测要行走指定通道,注意警示标志,严禁贪方便跨越危险区,严禁在吊物、吊臂下通过和停留,严禁在无防护挡板的皮带运输设备下方通过和停留。
4、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必须有主有从,统一指挥,检测场所不准打闹,睡觉和做与本检测工作无关的事,严禁酒后上岗。
5、凡不符合安全要求,有潜在危险的检测设备、设施,检测人员有权向上级报告。
遇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检测人员有权停止检测,并及时报告受检单位领导或相关人员组织处理。
6、熟悉检测设备、设施,检测作业时严格按章操作。
7、凡运转的设备,不准跨越;不准触及机器设备运转部位。
8、严禁穿带手套使用电动工具,使用电动工具前必须戴好脸部防护罩或防护眼罩。
9、对进入运行中的设备、设施或危险场所进行检测作业时,不得乱动设备按钮及电源开关,需与受检单位的岗位安全负责人进行沟通,表明检测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共同明确须采取的措施,遵守上述设备、设施和特定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