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云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一、概述1.1任务来源受衡阳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于2014年01月07日~2014年04月05日对其拟建的珠江·云锦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珠江·云锦工程场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北侧(原云锦纺织厂内)。
本项目由共计11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及设计标高情况见下表1:“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建筑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总平面图”。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1.3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规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详勘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结合本工程特点,详勘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提供拟建场地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若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则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5)对本场地适合的基础形式提出建议,若需采用桩基础,则应建议适合的桩基类型,所适用的规范和相应的设计估算参数,并按规范要求查明桩持力层的基岩岩性、构造、岩面变化及风化程度等;6)结合当地经验,对合适基础类型提出建议。
1.4要求提交勘察资料内容1)场地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和纵、横方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
2)对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
3)所布置的钻孔位置应能较充分地反应出建筑物范围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岩土层面的变化,为基础选型提供依据。
4)提供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对结构有无腐蚀性。
5)提出地基施工时对周围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护措施。
1.5勘察执行依据本工程《勘察合同》及《勘察任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岩土工程手册》第四版《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1.6勘察方案及工作布置1.6.1勘察方案本次勘察是在充分理解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勘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钻探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土样、岩样及水样的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
本次工程钻探工作先后共使用8台XY-100型液压工程钻机,采用干钻及冲洗液回转加冲击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全孔取芯钻进。
对粘性土及强风化岩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评价其均匀性、强度、压缩性等;对碎石土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评价其密实度等;标准贯入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均采用Φ42mm钻杆及N63.5kg标准锤自动脱钩自由落体法作现场测试;各钻孔采用钻探取芯法取芯,土工试验按《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室内试验。
1.6.2工作布置勘察钻孔布置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及《勘察任务书》中有关规定布设,场地共布置钻孔129个,其中取土(岩)样的钻孔43个,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30个,一般性钻孔56个。
勘察点主要沿建(构)筑物角点及周边线布置,勘察点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勘察深度根据土、岩性特征、风化情况及地貌特征确定,拟建建筑物区域钻孔孔深以进入到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一定深度为原则,若遇溶洞或破碎严重等情况,钻孔深度按实际情况增加,孔位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察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平面图”。
1.7质量控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控制现场施工,把好质量关。
保证野外工作的记录准确,地层分层判定合理,钻孔数量与布置及控制深度、原位测试与取岩、土、水样符合国家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规定,并编制相应报告文件。
项目负责人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了勘察报告与施工过程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一致。
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技术负责人、现场记录人、审核人等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地质报告进行评审,完成上述过程后,报告审订稿交文印室打印,并进行过严格校对。
至勘察报告发出严格按照自检、互检、公司抽检的原则对内业资料执行二校三审制度,同时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管理等等,保证了质量,为设计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1.8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由我公司于2014年04月05日结束野外作业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勘察期间严格遵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有关规程规范,采用了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共完成工作量见表2:勘察实物工作量表2注: (1)勘探孔现场定点由我院技术人员根据甲方代表现场所指定的拟建场地位置及拟建建筑物方位采用全站仪、钢卷尺及罗盘现场施放;⑵本次勘察点采用的坐标为衡阳坐标系、黄海标高,以建设方提供的拟建场地东北及西北两处坐标控制点为引测量控制基准点J1、J2,其坐标为J1(X=72160.158,Y=51001.466,H=66.85);J2(X=72126.991,Y=51224.398)标高为70.80。
引测点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平面图”。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珠江·云锦工程场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北侧(原云锦纺织厂内),场地位于衡阳盆地残剥积地带上,原始地貌上属第三系陆相稳定型盆地,地貌单元为河流阶地及剥蚀残丘型地貌。
上伏土层为第四纪全新统Q4冲积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E古新统泥质粉砂岩层。
勘察期间,除场地西南侧的银佳医院尚未拆除外,旧纺织厂区域已基本拆完;除银佳医院位置较周边高出约2.5m 外,场地其他区域均比较整平;经测量钻孔孔口相对标高为66.47~69.53m(均为黄海高程),最大高差为3.06m。
2.2场地气候条件该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干旱,年平均气温17.9℃,日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7.9 ℃,属不冻区,年平均降雨量约1337.4mm,年平均蒸发量1448.7mm,气候相对较好,常年可进行建筑施工。
2.3区域地质构造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及区域地质资料(《湖南省地质图》及《湖南省构造纲要图》),场地位于华南断块区,长江中下游断块凹陷中南部的衡阳盆地地区内,在构造体系上位于平(江)-衡(阳)新华夏系凹陷带边缘处,属陆相稳定盆地。
2.4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野外勘察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堆积层⑴杂填土(Q4ml)①(①为层号,下同)灰色、黄褐色及黑褐色等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建筑垃圾堆填组成,含大量碎砖块,砼块,新近堆填,结构松散~稍密,稍湿,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5.0m;最薄处见于ZK24号钻孔;最厚处见于ZK5号孔;平均厚度1.63m。
第四系冲积层⑵粉质粘土(Q4al)②棕褐色及黄褐色;呈花斑网状,斑纹呈灰白色;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硬塑,湿。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层厚1.3~9.0m,最薄处见于ZK45号孔,最厚处见于ZK24号孔,平均厚度5.93m。
⑶粉土(Q4al)③黄褐色;主要由粉粒、细砂粒及少量粘粒组成,粉粒、砂粒含量为70%左右,粉细砂粒含量往下逐渐增多,用手捏之有砂质感;刀切面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速度一般;干强度及韧性低;密实,可塑状态;湿~稍湿。
该层在场地南侧(18-18′剖面线位置以南)局部有分布(仅在第ZK006,ZK030,ZK034,ZK035,ZK036,ZK037,ZK038,ZK039,ZK040,ZK043,ZK044,ZK045,ZK046,ZK048,ZK049,ZK050,ZK051,ZK052,ZK053,ZK054号钻孔中有分布),在场地18-18′剖面线(含)以北均有分布;分布层厚1.2~4.3m,最薄处见于ZK40号孔,最厚处见于ZK108号孔,平均厚度2.33m。
⑷圆砾(Q4al)④黄褐色~灰褐色;次圆状~次棱角状;主要由砾石组成,充填物为粉砂、细砂及中粗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级配较好;砾含量一般为60%,砾径一般为3~30mm,最大可达50mm;呈稍密~中密状。
该层在场地东侧均有分布,层厚0.9~7.5m,最薄处见于ZK34号孔,最厚处见于ZK15号孔,平均厚度3.07m。
第三系(E)泥质粉砂岩⑸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⑤灰褐色夹黄褐色,局部紫褐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裂面见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岩芯自上往下由泥状渐变为碎块状,底部见柱状;碎块可折断或捏碎,遇水软化、泥化,久露易崩解;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为下伏基岩风化而成,层厚2.9~15.2m,最薄处见于ZK7号孔,最厚处见于ZK50号孔,平均厚度9.92m。
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E)⑥(⑥-1及⑥-3)灰褐色或紫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面见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岩芯多呈20cm左右短柱状,局部夹厚度≤30cm碎块状及泥状,RQD值75-85,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Ⅴ级。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为场地稳定下伏基岩,本次勘察没有完全揭穿该层,层厚不详;最大揭露的层厚为29.6m,见于ZK14号孔。
⑺强风化泥岩粉砂岩夹层(E)⑥-2灰褐色及紫褐色,偶见黄褐色;岩芯呈泥状夹碎块状或片状。
在中风化泥岩揭露厚度内偶见呈破碎状或片状的强风化泥岩夹层,但层厚均较小,多在0.3m左右或小于0.3m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