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机
·!"#·
中国临床康复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0*12 .3 ’2)*)412 5+(16)2)717).*8 -1*/109 $%%$8 :.2; &8 <.; $
曲。开始外展练习。卧位到坐位的转移。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 继续上述的等长收缩练习。不断增加以上所有练习的频率,要根 据病人的情况和疼痛酌情练习。术后第 = 天> 抬高臀部即桥式运 动。继续以上所有练习。术后第五六天> 开始外展练习。从床上 到椅子的转移。继续以上练习及转移。术后第 " 天> 扶两拐站立。 非骨水泥型:$%? 负重 @$ 月之间负重逐渐增加到 !%%? A 。骨水 泥型:可 !%%? 负重。混合型:根据医生的指示及病人的疼痛情况 酌情负重。继续上述练习。扶双拐走路(腋拐)。站立位:月国绳肌 开始练习,开始直腿抬高。开始双腿的平衡练习,骨水泥型不用 双拐进行平衡练习;非骨水泥:要用双拐进行平衡练习。术后 $ 周:增加走路的距离和频率,尽可能多的继续肌力、平衡练习。继 续松动练习。出院前一天:指导病人家庭训练方案。骨水泥型:可 单腿半蹲练习,如果病人居住条件要求走楼梯的话,要教病人走 楼梯。再次重复;所有练习都要在无痛范围内做。出院标准;巳拆 线,病人可主动站立并能扶双拐用 B 点或 = 点步态走路,无并发 症,髋关节屈曲达 C%D或比 C%D差一点的角度。术后两个月之内应 禁止的危险运动有:内收、外旋、内旋,联合运动:外旋及外展,内 旋及内收。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术后第 ! 周进行:@ ! A 呼吸训练; @$ A 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B A 患侧下肢的等长收缩运动;@= A 严格 执行肢体良肢位 @ 髋关节应在 =ED范围以内屈曲活动。第 $ F & 周 主要进行:@ ! A 渐进性进行各种康复治疗,解决包括负重、肌力、 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肿胀等方面的问题;@ $ A 加强宣教(髋关节 避免内收内旋等动作,髋关节屈曲不超过 C%D)。第 " 周:病人患 肢可完全负重,可坐普通的椅子但不可全蹲,直至医生认为可 以。 =; B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康复医学科 术后第 ! 周:康复的 重点是减轻病人的症状,促进创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 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 ! A 维持患侧下肢的特殊体位:即在髋关 节无旋转的情况下,取轻度外展位 @$%D F B%DA ,可在双大腿之间 安放枕头保持两腿分开,绝对避免患髋内收,必要时让病人穿上 钉字鞋或箱型足夹板防止髋内 G 外旋。($)由骨科医生决定是否 采用患肢持续牵引。(B)对取外侧人路切口的病人,术后第 $ 天 即可取半坐位 @ B%D F =EDA ,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开始 E H)*,逐渐 增加至 !E F $% H)*。而取后侧人路切口的病人不宜过早坐起。 (=)术后第 $ 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加强对髌骨的滑动和挤压, 同时进行髌骨周围,膝关节后部及小腿后部的按摩与挤压,以防 止关节粘连,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E)继续加强健侧下肢各 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术后第 $ 天进行患侧踝关节主 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可由他人在病人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 力,或做踝关节静力性背屈、趾屈收缩练习。(")术后第 B F E 天 加强患侧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术后第 B 天开始进行髋、膝关节被 动活动,对外侧入路切口的病人被动屈髋度数由小到大 @!ED F B%DA ,后方入路切口屈髋度数在 !%D以内,活动中动作要求缓慢, 要求病人下肢充分放松,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活动中注意避 免髋内收及旋转,被动活动可由他人帮助进行,也可借助吊带, 利用健手、健腿的力量带动患侧下肢活动,在膝下垫枕,使髋、膝 处于屈曲状态 @ 度数同上 A ,保持 B% H)*,每天重复两三次为宜。 术后第三四天开始,在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让病人将小腿 抬高床面做伸膝动作,并在空中保持 !% ,,然后缓慢放下,重复 !% F $% 次。术后第四五天开始,由他人将病人身体向患侧外移至
术后肢位:软性 B/-G) 架台上稍外展位7 旋转呈中立位,有脱 臼倾向时用石膏绷带防止旋转,麻醉醒后立即进行踝关节的主 动运动。第 ! 天:四头肌等长运动。第 # 天:踝关节内外翻运动、 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紧张训练7 起坐训练。第 > 天:膝、髋关节自 我助力运动(但髋关节禁止内收、屈曲复合运动,端坐位练习,然 后轮椅练习)。!$ H I # 周:步行器起立训练,缓慢的步行训练。# I = 周:开始部分负重步行。注意点:(!)术中引起脱臼肢体位置、角 度,要记录下来,并告知主治医生术后要十分注意,后方入路时禁 止内收内旋,前外侧入路时,注意不要采取外旋位,术前有外旋挛 缩的患者,用带有钉字板的石膏绷带固定,以防止外旋。(#) J.+6() C K--/* 型的自锁型人工股骨头时,全负荷负重时间推迟 到 D 周以后,用双拐 = I > 个月,再长期用手杖。(=)无骨水泥时, 与全髋置换术程序完全一样。 # 全髋置换术 #: ! K.11*/ 型以及以其为基准型(使用骨水泥者)E=F 术后肢 位:软性 B/-G) 架台上稍外展位7 旋转呈中立位,麻醉醒后立即进 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若有髋关节不稳定7 用石膏绷带防止旋转 (小腿下部带有丁字板)。第 ! 天:四头肌等长运动7 坐起到 >DL。 第 # 天: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翻抗阻运动。第 > 天:膝、髋关节 自我被动运动(膝关节完全屈曲,髋关节允许屈曲至 @$L,但髋关 节禁止内收及外旋。端坐位练习,然后轮椅练习。有防止旋转的 石膏绷带时,暂时除去石膏绷带,开始自我辅助运动,训练以外时 间,穿戴矫形具)。!$ I !# H:去除防止旋转的石膏绷带,开始部分 负重,外展肌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 I = 周:逐步过渡到全负荷 步行。站位双下肢长度差的测量,若有下肢不等长,则定做补高 鞋7 逐步持拐步行。注意点:(!)后方手术径路时,禁止内旋,以防 脱位,或者手术者在术中测试容易脱位的角度,并务必传达给主 治医师,偏瘫患者有外旋挛缩时应特别注意屈曲与旋转。(#)大
术后肢位:平衡牵引或弹簧悬挂,麻醉醒后即开始踝关节的 主动运动。第 ! 天:股四头肌等长运动7 使用悬吊带进行下肢自我 辅助运动。第 > 天:坐起练习。第 !$ 天 I = 周:用步行器部分负重 步行 < 至 #$ NO ? ,随后用双拐步行7 测定双下肢长度差7 制作补高 鞋。第三四个月:负重增加到 =$ NO,自行车练习。第 D 个月:>$ NO 负重。第 % 个月:允许全负荷负重,持手杖步行7 嘱患者长期携带 手杖。无骨水泥人工髋关节(P+6*-)(3+、Q0//(+ C R010)6* 型等)翻 修术髋臼顶部移植骨块时,= 个月开始部分负重。 > 国内全髋置换术后康复的时间 >: ! 北医三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荷康复医学中心周谋望等 参照国外康复方案,结合其医院情况,制定了以肌力训练,关节活 动为重点,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为目标的康复方案。经 临床试用,效果良好,康复的时间如下。两种不同的人工关节:骨 水泥:适用于老年人群。非骨水泥:适用于年轻一些的病人。两者 的康复时机是不同的。术前康复评定:步态、下肢及上肢的肌力、 双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前训练:教病人扶拐用 = 点或 > 点步 态走路。教病人体位转移。增强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训练。避免术 后危险动作的指导。避免术后危险动作的指导。术后当天:床上 体位:外展位,两腿之间放一枕头,患肢外侧放一枕头以防止髋关 节外旋。仰卧位,无旋转。呼吸练习。术后第 ! 天:踝曲运动。进 行股四头肌,月国绳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床上体位,呼 吸练习。术后第二三天:在无痛活动范围内开始主动膝和髋的屈
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弯曲达到 C%D。移动中注 意避免髋旋转。术后第 E 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 !%D F $%D,然后 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术后第 B 天开始,通 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 身,同时臀部抬离床面,保持 !% F !E ,,重复 E F !% 次(。C)生活能 力的训练,主要是练习床上移动,在术后两三天,就可在他人的 帮助下进行,包括:!向侧方移动:病人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 的同时,抬起臀部,他人在病人患侧一手托住臀部,另一个手托 住膝部,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身体和患肢同 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侧方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 成患髋内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侧卧位,如特殊情况下 @ 如预 防并发症或治疗的需要 A 必须侧卧者,在向健侧翻身时,需要由 有经验的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作进行,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托 住膝下部,将患腿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并在两腿间垫上枕 头,使髋部处于一定的外层位,移动过程中应切忌髓部的内收、 旋转。术后第 $ 周:康复的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下的主动 运动,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 动能力。(!)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 髋度数为 =ED F &%D @ 侧入路切口 A 或 I B%D @ 后入路切口 A ,可在患 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园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 伸活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力量性训练,股 四头肌训练。避免髋部的旋转。(B)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 至病能人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病人,上半身可抬高 =ED F &%D,后方入路切口为 B%D以内,但半坐时间以不引起头晕、 眼花、心慌、欲吐等症状为宜 @ B% F &% H)* A ,一天可重复进行多 次;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 可用直立床训练病人。(=)加强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一 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E)在克服了体位性低血压后,可 在床边 @ 或平行杠内 A 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 支撑 E F !% H)*,此时患腿不负重触地。(&)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 器内进行健髓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以适应以后的辅助步 行,患腿不负重,可用小范围的触地式摆动。(")逐渐从平行杠内 过渡到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态行走为主,患肢不负 重作小范围的触地式摆动。术后第 B 周: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 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 力。加强步态训练。(!)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 $% F B% 次,患髋屈曲度数在 C%D以内 @ 侧入路切口 A ,每 !% 次为 ! 组,中间休息 ! H)*,这样即改善了下肢诸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训 练了股四头肌的肌力。($)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 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 !% ,,重复进行 !% F $% 次, 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B)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 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静止期分解,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 步训练,待患腿的前后摆动符合步行要求,且患腿在部分负重状 态下无不适感,可让病人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完成很好,可让其 连续走 $ 步,并逐渐增加步数和距离,如果发现病人行走速度减 慢,步态异常,则表明病人产生疲劳,应进行短暂或长时间的休 息,一旦病人在平行杠内的步行 @ 单髋置换为三点式,双髋置换 为四点式 A 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持拐杖步行,训练的方式与平 行杠内一样,可让病人在有条件的康复医学科进行水疗,即给病 人进行水中减重步行训练,以减轻患髋的负重,训练正常的步 态。(=)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