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用脚投票”
“用脚投票”的机制能导致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 人们根据他们对公共品的需求分布于各社区之间。
这种均衡状态是帕累托有效的。
蒂伯特的假定条件
• -不存在由地方政府行为而引起的外部性影响; • -个人可完全(无代价)流动(“用脚投票”); • -人们对于他们在每个社区将接受的公共服务和必须支付
选择 • 蒂伯特模式的经验检验: • -地方公共品(+)和税收价值(-)会
被资本化到地方财产价值中。现实表明, 这种资本化是较普遍的现象。 • -位于邻近许多其它社区的社区内居民相 对于单独社区内居民更大的同质性。
蒂伯特(Tiebout)假说的局限性
• 市场失灵 • 外部性:社区决策对其他社区的影响 • 不完全竞争:社区数量有限 • 税收竞争会导致企业课税降低 • 再分配——在有自由迁移和地方竞争时,
权归中央政府所有;
2。流动性税基的税收应由中央政府征收; 3。税基分布不平衡的税应为中央税; 4。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收应由中央政府征收; 5。归宿易转嫁型税收也应由中央政府征收; 6。在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收入比重较大的税种
应归中央政府来征收。
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财政 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关系的一 条重要制度。它通过垂直的,即从上一级财
1995 52.2 21.1 26.7
资料来源:转引自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43
按部分职能划分的各级政府的支出 百分比
资料来源:转引自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43页
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
• 地方性公共物品(local public goods)的利 益职能由特定社区的居民享有,而全国性 公共物品的利益由全国人民共享。
的税收具有完全信息; • -存在足够不同的社区,满足大家对公共品的多样化需求; • -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被认为是常数(排除规模经济) ; • -公共品假定由比例财产税融资,税率各社区可以不同; • -各社区可以颁布排他性区域规划法。如规定最小住房面

蒂伯特(Tiebout)模式与现实世界
• 蒂伯特假定模式的理想性 • 蒂伯特机制的现实性:大都市中家庭区位
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 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 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 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平等。
•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 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关系,指不同级次的政府因各自收支的 平衡差距而产生的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运动。纵向不公平产 生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负担的差额,反映了不 同级次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的划分和责任。
• 地方政府的收入:税收、借贷、收费与接受补助 • 地方税收的四不原则: 1。不应征收高额累进税; 2。不应征收税基流动性很大的税; 3。不应征收可将大部分归宿转嫁给非本地居民的税; 4。不应征收不直接为本地居民所察觉的税。
• 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收划分的6个标准 1。具有再分配性质、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税种征收
地方层次的再分配将不复存在或至少是有 限的。
再分配
• 个人间的不平等
• 再分配程度——福利支出水平——应该由地方还 是国家决定?“再分配”是地方性公共物品吗?
• 地方层次上的再分配的不可行:
• 1、迁移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地方层次上的再分配 会导致穷人涌入高福利地区。
• 2、如果社区间完全竞争.那么以纳税人最少的代 价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努力,会导致纳税人缴 纳的税收正好与他们所获得的利益相当:
D
无差异曲线
C
B
B’’
B’
地方政府之间的补助
• 政府间的补助
〖例〗1993年美国州、县得到联邦到补占其支出约22%;县得到联 邦、州补助占其支出约33%。
• 政府间补助增长的原因: - 一般政府支出的增长:教育、交通、治安等; - 税款征集地与税款需求地之间的”误配“现象; - 利益集团游说活动:上级政府更能得到收入,更易给予补助。 (1)政府间补助的基本类型 • 补贴类型: -条件补助:“带命令”项目,占联邦补助的约90%; -匹配补助:“钓鱼”项目,类似价格补贴;
中央对地方的补助的效果
• 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有三种类型 • 1、不与任何特定用途相联系的定额补助 • 2、与特定目的相联系的定额补助 • 3、特定目的的配套补助
私人部门提 供的物品
不限额配套补助
B
C1
C0 初始预算 约束线
D E
C
O
B0 B1
B
无差异曲线
B’’
B’Leabharlann 限额配套补助私人部门提 实行定额补助 供的物品 的预算约束线
应用:联邦制下的公共教育 • 美国教育费用分担:地方55%,州36%,联邦9%。 • 主要问题:人均教育支出的地方差异,可能有悖公平。 • 教育补助:联邦基础教育服务项目以及高校的研究项目。 联邦主义与城市危机 • 城市危机:人口流失、城市贫困等。 • 城市危机的地方财政制度解释 -可能”亲贫“的支出和税收结构导致富人的流失。其根源在 于地方财政的分权制度。 • 关于统一财政制度的讨论:收入再分配、社区自治等
中央收入/ 全国收入
<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
国别
加拿大 美国、阿根廷 德国、日本、丹麦、印度 澳大利亚、芬兰、奥地利、挪威、瑞典 西班牙、法国、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 巴西、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
美国各级政府支出分配情况(部分年份)
联邦(%)州(%) 地方(%)
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之间因财政状 况不平衡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等, 促进了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和政府间财政 关系的横向平等;
3。可以鼓励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
的积极性;
4。有利于 吸引地方财力建设与全国利益相关的项 目。
5。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能力。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对地方的公 共支出项目进行调节,推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 使地方政府的行为符合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

为什么地方层次的再分配还存在? 竞争往往是有限的、迁移过程是缓慢的,公共服务的决策 是在政治层面作的.这意味着地方的再分配项目是必须的, 但很有限.
再分配
• 社区间不平等.我们曾经指出,各地方之 间的人均收入差异很明显,贫困社区要提 供与富裕社区同等水平的服务,就需要课 征更高的税率。
反对提供旨在减少地方性公共服务 提供不平等的项目的理由
实行定额补配套 助的预算约束线
B
初始预算 约束线
EH D
C
B0
B1 B
无差异曲线
B’’
B’
非配套专项补助的影响
其他 消费
B’
B
H E’
E
只要拨款规模小于想要支 出的总额,中央政府是否 规定资金必须用于垃圾收 集和教育就并不重要。如 果中央政府规定其资金必 须用于垃圾收集,那么只 要中央政府的拨款数量小 于OG,这种规定就没有 作用。
•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公平,指一国不同地区之间财政能 力的平等。由于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资源等情况和其他 因素造成了地方政府支出的差异,而各地区现有税基的不 同又造成了不同地区税收收入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财政 能力的横向不公平。
•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1。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弥 补其收入差额,可以解决地方政府履行职 能的财力不足的困难;
• 改革之初,曾设想:一方面可以将更大财力集中中央,另 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鼓励地方多创税收”,但实行结果看
并非如此。1993年与2002年相比,中央财政收入分别为 957亿元与103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391亿元与 8515亿地。中央增长了985%,地方仅增长了150%,而 同期的GDP增长了200%,换言之地方财政收入比GDP的 增长还慢50个百分点。若将分税制改革的前10年与后的 10年作一对比,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前10年, (1993年比1984年)增长了250%。而后10年只增长了 150%,可见94分税制没并起到“鼓励地方多创税收”的 结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
• 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2%, 2002年急剧上升为52.2%但省级财政收入比重并 未因此而下降,她利用权力主导的机理,从下面
上移了大量财权,从而使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从 16.8%提升到2000年的28.8%。换言之,省以上 财政收入比重从38.8%上升到81%,而省以下 (不包括省)则从61.2%下降到19%。2000年后, 省以上财政收入继续上移,仅中央这块又上升了3 个百分点,达到了55%。
无差异曲线
补助前预 算约束线
B
补助后预 算约束线
B’
垃圾
回收
不与任何特定用途相联系的定额补助
私人 物品
B’
B E’
E
补贴前预算约束线
无差异曲线 补贴后预算约束线
B
B’
公共
物品
配套拨款的影响
私人部门提 供的物品
实行定额补助 B’ 的预算约束线
实行定额补配套 助的预算约束线
B
初始预算 约束线
E‘’
E* E
1900 34.1
8.2 57.7
1910 30.1
9 60.9
1920 39.7
9.8 50.5
1930 32.5 16.3 51.2
1950 59.3 15.2 25.5
1960 57.6 13.8 28.6
1971 48.4 18.6
33
1980 54.9 18.1
27
1990 56.2 17.9 25.9
人均边际成本=人均边际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