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生产品质更好的作物。
通常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性能。
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一、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第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转基因作物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研制成功后,短短几年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实现了飞速的增长。
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降低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了。
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左右。
目前已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已经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逐年增加。
在美国,约有20多种转基因作物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
有专家预计:到2019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美元。
其他还有阿根廷、加拿大等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而在我国,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
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从1997年~2013年,总的经济效益超过1500亿元。
转基因作物的推
广将给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方面,转基因作物在保持粮价的稳定,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人口数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在持续增长。
它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可能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方面,转基因作物减轻了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12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认为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节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降低了约230亿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外田间耕作。
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较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大大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这些都能降低农作物对自然的索取,同时还能保持高产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
第四方面,转基因作物的优良特性具有很大价值。
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
部分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
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具有抗干旱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对于建立全球可持续性耕作具有重大意义,特别适合于受干旱之苦的国家。
具有抗旱特性的转基因玉米,预计将于2017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投入商业化种植。
第五方面,已上市的转基因作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国际权威机构都一致认定,转基因作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首先,转基因技术在某些方面要比传统的育种方法更安全可靠。
而且,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农药,因而减少或消除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众所周知,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现在食品安全的大问题,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
中国每年大约有5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500人死亡。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则大大提高。
二、转基因作物的弊端:
第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
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而且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未来还是未知数。
第二方面,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
转基因作物往往是过量地制造某种外源的蛋白质,如果该蛋白质是对人体有害的,当然就不宜食用;如果它是过敏原,也可能让某些特定的人群出现过敏。
用转基因生物
制造的产品也存在风险:经基因修饰过的牛生长激素,被注射到奶牛体内以提高奶牛产量,造成了牛奶中IGF-1(促生长因子-1)的浓度升高,而IGF-1与人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
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而且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可能对人畜健康有害。
第三方面,对生态方面的风险。
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例如,不同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品种之间发生了杂交,造成了抗多种除草剂的杂种。
而抗除草剂的害虫也进化出来,这是昆虫对转基因植物中毒素在整个生长季节自始至终都存在的应激性反应。
医疗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
在环境安全方面,转基因作物的超级杂草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物种获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问题。
因此,转基因作物还是对生态系统存在一定风险的。
第四方面,最早商业化种植的几大类转基因作物已经威胁到生物多样性,这是越来越无法回避的事实。
配合康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喷洒的广谱除草剂,能够不加选择地消灭野生植物品种,他们对动物也有毒性。
含有Bt毒蛋白的转基因作物会杀死益虫如蜜蜂,Bt玉米的花粉被发现对某些蝴蝶的毒性也达到了致死水平。
第五方面,转基因作物中,经过基因转换的DNA是不稳定的。
遗传修饰过的基因经常保持不活跃状态,还会发生部分或全部的转基因DNA丢失,甚至保持到繁殖时期的转基因DNA也会丢失。
关于遗传物质本身或者在植物基因组的插入位置这两个方面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都没有正式发表的证据能给以证明。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也越来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转基因作物所具有的多重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利弊权衡和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和发展,仍存在很多争议。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题尚未得到证实和解决。
但是风险并不等于实际的危险。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与世界上出现的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但相信它的前途依然光明。
虽然,就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技术而言,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系统的过敏性评价技术方法和非预期效应的检测方法。
但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也是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防范措施也是不断完善的。
因此,某些转基因食物在经过了目前的安全性评价后,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但是并不能保证将来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因为转基因技术如同其他新出现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农作物,使其自身可以对病虫害产生抵抗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生物农药,在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降解的时间和对人畜的毒性;利用转
基因技术改造家畜和家禽,使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动物内源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提高,脂肪生成减少,瘦肉增加,可以杜绝抗生素、激素和违禁药物的使用。
因此,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生产的环境、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消除食品的污染源,在改善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有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果对转基因技术不加以管理,就会对人类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些后果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