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开创建筑业培训市场的新局面2006年山西省建工集团总公司培训中心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改革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强化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培训中心和各基层公司培训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系统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

在全省建筑业培训市场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以及应用现代教育培训的技术手段,为全省建筑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各类管理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2006年培训中心根据中央人才会议和干部培训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及总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发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坚持培训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管理人才重点培训、高级技能人才加紧培训、后备人才经常性培训,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培训中心根据总公司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结合2006年的教培计划,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总公司以及全省建筑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积极配合各级企业和基层教培部门做好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

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根据2006年教培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李平主任的讲话精神,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确定系统培训的目标,找准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渠道创新企业培训的思路,加强和培训中心的教培协作,分别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对本公司各类管理人员和岗位技能人员进行了普遍的培训教育,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2006年,总公司培训中心先后和建设厅、劳动厅、交通厅、农业厅、煤管局等十一个厅局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培训的对象有党政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等,共计培训近一万人次,占到全年培训总量的50%以上。

与政府开展培训合作,我们经历了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政策引导转变为不仅注重政府政策性的支持,还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及培训市场的变化,更加贴近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注重为政府分忧,主动承担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培训项目,做好教学服务、确保培训质量。

同时培训中心还和电力、交通、太钢、太铁、煤炭、路桥等十二个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开展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2006年秋、冬组织的全省范围内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工作,突出五大知识要点,共培训6985人次,受到了建设部、省建设厅等相关部门以及总公司和全省各地市受培单位的好评。

三、加强了总公司系统内各基层教培管理部门业务联系和培训互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6年总公司培训中心拟定并健全了“教育培训优胜杯”的评比细则并在全企业范围内展开了“教育培训优胜杯”的竞赛评比活动。

所属各公司教培管理部门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拟定计划,编制参赛的申报材料,扎扎实实开展优胜杯活动,省建一公司、二公司、四公司、五公司、六公司、总承包公司和设备安装公司等单位都在教育培训优胜杯评比活动的促进下,完善了培训管理制度,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对象呈现多元化,既有各种短期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又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也还有行业联合的互动培训,例如一公司、四公司与中建协质量分会分别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实施指南》培训,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现场分析。

使学员认识到卓越绩效对企业整体绩效和经营能力的重要作用。

很好地展示了公司自身形象,除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外还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全省建筑业企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项目不断增长、内容呈现多样化。

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系统内培训总量达到了273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到“卓越绩效”、“工程清单报价”、“项目风险管理”、“建筑节能”等多个社会热点问题。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市场、精心组织教师队伍,认真开展教研教改工作,为全省建筑行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教培工作计划,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企业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培训机构”,中心主任李平同志荣获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05学习型组织、中国年度人物奖”、“先进培训工作者”等称号。

2006年省建培训中心能够在连续三年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心领导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工作思路,培训中心根据总公司“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人才战略目标和06年职代会精神要求,进一步创新服务意识、确立新的培训管理理念,更好地确保总公司范围内培训业务的正常开展。

提高培训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做到培训不仅是企业要求员工满意是岗位的一种需求,更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

培训不仅是上级领导指令性计划的落实过程,而且也是面向企业经营生产服务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要求,中心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观念,而且还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妥善解决工学矛盾,完善培训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培训工作机制。

在2006年实现了为企业培训万名以上各类人才的培训目标,五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

安全培训,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我们系统地组织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强化了各级安全人员的安全意识。

2006年共举办了三类安全人员的培训16期1226人次。

为企业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任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未参加培训和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任职的原则,2006年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全部进行了培训,做到了“凡进必培,无一遗漏”岗位培训,2006年我们集中精力对关键岗位的施工管理人员,如施工员、预算员等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共培训510人,及时补充和缓解了各公司对“九大员”的需求。

专门业务培训,2006年各部门、各公司专门业务培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突出了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培训项目经理1093人。

更新知识培训,坚持“以考促学”使学员的知识更新与时代紧密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先后举办了两期网络计划技术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另外还举办了法律、市场经济、行政管理等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16人。

同时组织了严格的考试考核工作,使学员深深感到“新知识太多了,学与不学确实大不一样,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落伍,就会被淘汰”,通过培训,员工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得到有效的补充,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起到了全面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积极作用。

另外,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外省施工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水平,从而创造更多的“鲁班奖”工程、2006年总公司教培中心还组织各公司技术骨干赴河南、安徽、江西等地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并举办了三个专题研讨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员们丰富了理论、更新了观念,扩展了视野,开扩了思路,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全系统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热爱培训工作,勇于拼搏的教培骨干队伍,为企业教培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6年各公司都配备了专职和兼职的人员负责教育培训工作,他们是培训的骨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拼搏,敢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刻苦钻研业务,在培训项目的开发、市场运作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培训管理工作者,值得赞扬和学习。

六、企业把培训教育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建设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全企业范围形成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提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抓住各种培训教育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企业管理能力和务实操作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上下的创造活力,探索建筑市场人才的需求和人才配置以及人才资源改革方向。

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持续组织的各类培训教育营造大量的使用人才,以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成败的核心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营和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市场和技术的无情竞争。

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过硬的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项目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企业竞争的强弱,项目管理知识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和系统的理论,需要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初级管理九大员和特殊工种以及广大一线操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自身岗位的基础知识和务实能力,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培训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同过培训和研讨的形式探索项目管理市场化的配置,职业化管理的新路子,研讨工程项目的股份制运作。

研讨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实施从投标报价、施工方案、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设计和控制全力预防亏损项目的出现,不断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改革同样要依靠培训教育得形式,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学习,坚持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应用,企业通过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改革意识,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企业投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

培训教育工作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坚持全局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兼顾各方、积极稳妥,确保改革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2006年省建教培中心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培训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依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行业培训市场垄断加剧、普通高校进入培训市场的速度加快、社会办学机构迅速成长、国外教育培训机构大量涌入国内培训市场,由于它们的名牌优势、灵活的机制,丰富的资源给我们培训事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培训工作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地位和作用还没有真正确立。

企业各级领导虽然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的提高,但在面临生产经营、改革改制的主要矛盾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上。

培训工作就被看成一种辅助性的任务,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没有把培训看成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培训任务形成软指标,积极性受到影响。

2.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市场推广的能力不强过去几年,培训项目开发数量少,适用性差,特别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项目较为缺乏。

既有市场竞争、运作机制的问题,也有市场开发推广能力不适应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