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变量与函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解析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并会通过自变量的值确定函数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正确写出函数关系式,给出自变量的值确定函数值。
【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过渡】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变量与常量的基本概念。
那么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呢?(学生回答)【过渡】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来看几个问题,找出其中的变量与常量吧,并列出变量间的关系式。
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千米,行驶时间为t 小时,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学生回答)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 元,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
(学生回答)问题三圆形水波慢慢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用含r的式子表示圆的面积S。
(学生回答)问题四 用10 m 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它的邻边长y 。
(学生回答)【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快速的分辨常量与变量。
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讲过,一个问题一般存在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 新课探究 1 思考课件展示问题(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 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学生回答)(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吗? 年份 x人口数y /亿198410.34198911.061994 11.761999 12.52201013.71(学生回答)2归纳总结(1)函数是研究什么的呢?函数是反映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
【过渡】因此,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
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就称之为函数关系。
(2)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练习一探究问题一 判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学生回答)例1 下列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A .y =13x B .y =-x 2 C .y =±x D .5x +y =0例3 下列表格中反映的量,能表示x 是y 的函数是( ) y 1 2 3 4 5x22222A B y 1 2 3 4 5 x22.54-16C D【过渡】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很多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归纳总结] 判定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的几个要素: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函数关系中不可以一个自变量值对应多个函数值,如y12341x234y 2 2 2 2 2 x12345A x y OB xy O C xy O DxyOy =±x ,但允许多个自变量值对应一个函数值,如y =x2.现在,大家跟我一起看一下例1吧。
讲解课本例1.三 例题分析讲例:汽车油箱有汽油50 L ,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 (单位:L )随行驶路程 x (单位:km )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油耗为0.1L/km. (1)写出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 km 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解:(1)关系式为:y=50-0.1x ; (2) 0≤x ≤500;(3)当x=200时,y=50-0.1×200=30,所以汽车行驶200 km 时,油箱中还有30L 汽油.(3)、什么叫函数解析式?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函数解析式。
例如:(1)s=60t ;(2)y=10x ;(3)S=πr ²;(4)x y -=210; (5)y=50-0.1x练习二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 x ,正方形的面积 S 随之变化; (学生回答)2、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 y (单位:m3)随注水时间 x (单位:min )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回答)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y (单位:m2)随这个村人数 n 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回答)4、水池中有水10L ,此后每小时漏水0.05L,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如何书写函数解析式?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2、按照相等关系,写出含有两个变量的等式3、将等式变形为用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变量。
探究问题二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学生回答)[归纳总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整式和奇次根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②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③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④零指数、负整数指数中,底数不为零;⑤实际问题中,自变量除了满足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探究问题三 确定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对于自变量x 在取值范围内的某个确定的值a ,x 的函数y 所对应的值为b,即当x=ay=b 时,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四课堂自测 练习三1、求下列函数关系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当x=2时的函数值。
xx x y -+--=311(学生回答)2、梯形的上底长2 cm,高3 cm,下底长x cm 大于上底长但不超过5 cm,写出梯形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学生回答)3、我市白天乘坐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坐里程不超过3公里,一律收费8元;超过3公里时,超过3公里的部分,每公里加收1.8元;设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为x (公里)(x 为整数),相对应的收费为y (元).(1)请分别写出当0<x ≤3和x >3时,表示y 与x 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x=2和x=6时对应的y 值;(2)当0<x ≤3和x >3时,y 都是x 的函数吗?为什么?(学生回答)4.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200 km 的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平均速度为60 km /h ,乙的平均速度为 40 km /h ,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都停止运动,设甲车的运动时间为x (h ),甲、乙两车相距为y (km ).(1)写出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甲车行驶1h 时,两车相距多远?(4)求当两车相距50 km 时,甲车行驶的时间 . (学生回答) 五 课堂小结1.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探究一:判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探究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 函数解析式 描述自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叫函数关系式。
函数解析式的书写3 函数值: 如果x=a 时y=b,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探究三:确定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 六 布置作业课本82页第4、5、7题 课本83页第10、11题 七 板书?为何值时,函数值为)当?(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多少当已知函数例223)1(,4135x x x y =-=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 复习导入 三 自变量课堂自测 变量与常量八课后反思本节以活动的形式推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主导课堂,所以一定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和思路,使课堂能放且能收。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整节课是一个动眼观察、动脑归纳、巩固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
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教学完后,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