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目录1前言 (2)2评价和危险源评估内容 (2)3评价和危险源评估工作依据 (3)4工作程序 (6)附录A:主要资料清单 (9)附录B:评价系统图 (12)附录C: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表 (13)1.前言1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评价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伤害及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以下简称评价)是指通过对煤矿设施、设备、装置实际情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审查确定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与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结论的活动。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的前置条件。

评价和危险源评估内容22.1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内容(1)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2)评价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相关2.内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落实执行情况,说明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3)评价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明确其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4)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5)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对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对于一矿多井的企业,应先分别对各个自然井按上述要求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属自然井的安全评价结果对全矿(企业)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评价工作依据3评价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规程、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3.第八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第4号令发布);(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9)《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8号);(10)《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1)《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12)《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13)《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2号令,2007年1月31日);(14)《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3号令,2010年9月7日);(15)《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修订版)》;(1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17)《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4.(18)《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1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2009年5月14日);(20)《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21)《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22)《关于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装〔2007〕188号);(2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2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25)《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AQ1044-2007);(26)《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88)煤安字第237号);(2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2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29)《煤矿井下安全标志》(AQ1017-2005);(3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31)《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32)《煤矿救护规程》(煤安字[1995]376号)及《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33)《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2009年9月21日);5.(34)《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632-1996);(3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36)《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06);(3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38)《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39)《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7号);(40)《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41)《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42)《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第二批)》(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安监总煤装〔2008〕49号);工作程序44.1划分评价单元提请企业提交有关资料(详见附录A)。

煤矿企业安全现场综合评价涉及面广,范围大,危险、有害因素复杂,一般应划分若干个评价单元,在评价单元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矿井整体评价,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较多,根据煤矿情况,拟以矿井安全生产系统划分以下评价单元(以下简称系统):6.(1)安全管理系统;(2)开采、爆破系统;(3)通风系统;(4)瓦斯防治系统;(5)防灭火、防尘系统;(6)防治水系统;(7)提升、运输、压气系统;(8)供电系统。

4.2评价方法根据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煤炭企业的特点、范围及规律,能够收集到的资料情况、评价目的与要求、安全评价人员状况等,选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

以确定的评价单元,编制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系统图(见附录B),其内容应函盖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措施等主要事项,评价方法以查阅资料和现场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为必备条件,通过安全检查表法对煤矿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矿井安全给于客观的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

4.3现状调查分系统根据评价内容,逐项开展现状调查,弄清企业实际上那些达到要求,存在什么问题,分项填写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表(见附录C)。

现7.状调查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工作,是评价工作的基础,现状调查务必要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严禁弄虚作假,避免评价失实。

4.4系统及矿井安全评价各系统通过现场调查,填写评价表,分析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程度,提出该系统评价意见及实现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建议。

系统内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表中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全部内容及其他系统的必备条件)全部符合,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则确认该系统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措施等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否则就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矿井所有评价系统都符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安全生产条件,矿井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凡有一个及以上系统不符合,则矿井就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评价中,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系统或矿井,评价机构应及时告知煤矿进行整改,煤矿企业在期限内整改完成的,由评价机构进行核实,据实出具评价报告。

4.5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煤矿安全评价报告是煤矿安全评价过程的记录,应将安全评价对象、安全评价过程、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安全评价结果、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等写入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应满足下列要求:(1)真实描述煤矿安全评价的过程;(2)能够反映出参加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机构和相关单位、参加安全评价的人员、安全评价报告完成的时间;8.(3)简要描述煤矿生产及管理状况;(4)分析矿井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5)在单元评价的基础上对矿井进行现状评价;(6)阐明安全评价结果及安全对策措施。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格式应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

附录A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煤矿需准备的主要资料清单煤矿企业在申请进行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之前,应准备如下主要的资料,供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时检查(原件备查、复印件由评价机构带走备案),资料清单如下:一、评价机构需验证并带回存档的资料:1、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按顺序装订在一起;2、矿长资格证复印件;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技术负责人、机电副矿长的安全资格证复印件;矿技术负责人的学历证、毕业证、技术职称资格证、聘用协议复印件。

复印件需按顺序装订在一起;3、有资质的地质勘探部门编制的矿井地质报告或矿井储量地质报告;4、经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或相关部门编制的矿井水患论证报告、其他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5、本年度或上年度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省行办批复文件的复印件;相关资质部门编制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相关科研机构提交的开采煤层瓦斯参数测定报告,需装订在一起;6、所有开采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复印件、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复印件,需装订在一起;7、立井开拓的矿井,梯子间施工设计、县级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材料,需装订在9.一起;8、按“规程”50条的规定,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的采面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时,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批文及措施需带回存档;9、煤矿配备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技术负责人、机电副矿长的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