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15-18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15-18章)【圣才出品】

第15章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一、选择题1.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A【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

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2.面向差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个别化教学系统B.自学辅导教学方法C.分层教学D.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答案】ABCD【解析】个别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及其同事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代办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学习时在保证对教材真正掌握的前提下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进;自学辅导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等人提出的以中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是指学习在一个年级内的某些学科上开设几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上述四种教学方法都是面向学生差异的教学,因此选ABCD。

二、概念题1.个体心理差异答:个体心理差异又称个别心理差异,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基础性、稳定性、持续性、独特性等心理特点。

个体心理差异集中表现为两方面:①认知差异,又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类型、认知结构、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差异;②人格差异,又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影响个体心理差异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多个方面。

2.计算机辅助教学答: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同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个别化教学形式。

它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一系列的教学程序相互作用,从计算机系统中的这些教学程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七个模式:①个别指导模式;②操练与练习模式;③对话模式;④模拟模式;⑤游戏模式;⑥问题解决模式;⑦发现式学习模式等。

3.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答: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指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和控制,并使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在CD光盘上储存,使之能够在不同界面上进行流通的综合性教学系统。

三、简答题1.简述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答:(1)个案分析①个案分析是指教师通过剖析特定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②个案分析的具体实施办法是: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几名优等生和几名后进生一个一个地当着教师的面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研究者详细记录下他们的学习思考过程,并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思考方法加以对比分析,概括出优等生的学习或思维策略,找到后进生策略上的缺陷。

(2)策略训练①策略训练是指结合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训练,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②认知策略的训练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讲练法和过程对比法。

(3)挫折教育①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大,所以很难坚持学习,更易产生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而这种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更多的学习缺陷和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②因此,有必要在加强认知训练的同时,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并注意将知、情、意、行四者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依据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知—行—情”教育模式是挫折教育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4)成功教育真正有效地转变后进生,应积极开展成功教育,从重视后进生的成功感受开始。

成功教育的实施在于给后进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具体方法包括:①可通过分层、分类教学,给每个后进生成功的机会;②让后进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过人之处;③让后进生通过纵向比较,及时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④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为主,以此激发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后进生积极的心态。

(5)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由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后进生能在优等生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作业,不仅在坚持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弥补知识的缺陷,而且能模仿并掌握优等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同时能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简述优等生和后进生在思维策略上的差异。

答:不同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与其思维策略运用上的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最主要差异不是基本知识,而是思维策略。

许多研究表明,优等生和后进生在思维策略上主要存在以下差异:(1)推理方式不同①优等生头脑中具有大容量组块知识,所以往往采用顺向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即由已知向未知推理;②后进生则相反,大多采用逆向推理的思维策略。

(2)信息选择方式不同①后进生往往不能从众多信息中区分出主次,常常是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注意力经常是飘忽不定的;②优等生则能识别并能预期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关键的,他们的注意力较多地停留在关键部分。

(3)策略生成、运用能力不同①优等生能自发总结、生成策略,并能根据不同的任务或任务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合适的策略。

②后进生则往往缺乏策略,但通过教学他们也能较快地学会策略,并能学会逐步总结策略。

但是他们很难自己生成一个新的策略,因此给后进生提供一个有效策略比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策略效果更好。

第16章教育交往与课堂管理一、选择题1.能够最小限度地打断课堂的不良行为处理方式是()。

A.非言语线索B.反复提示C.应用后果D.表扬【答案】A【解析】教师使用非言语线索能消除许多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而且不必中断上课。

2.以下不属于课堂教学互动基本特征的是()。

A.教学目标系统的制约性B.课堂环境的制约性C.影响的相互性D.过程的持续性【答案】D【解析】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教学目标系统的制约性、课堂环境的制约性、影响的相互性和过程的动态性。

过程的持续性不属于课堂教学互动基本特征。

3.某一班级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答案】B【解析】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班级约定是已经确立好的规则,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约定,因此属于群体规范。

4.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称为()。

A.师生关系B.师生互动C.教学交往D.师生沟通【答案】C【解析】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

教学交往与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及师生沟通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交往发生在教学情境之中。

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交往的原则。

答:(1)平等与尊重原则平等与尊重原则是指在教学交往中,作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

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一刀切。

②学生要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的要求,尊重教师的劳动。

(2)互动原则互动原则要求首先接纳、肯定、喜爱交往的对象,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愉快的气氛,产生互动效应。

贯彻互动性原则时,要注意:①教学交往的信息与交往意图要协调一致,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意沟通以引起心向或目标的一致性;②师生交往应与具体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协调一致,使师生处于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之中。

(3)适度调控原则适度调控原则是指运用交往规范和目标对教学交往过程的有效组织。

它包括教师调控和学生自我调控两个方面,其中教师对教学交往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职能的体现。

(4)最佳组合原则最佳组合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交往中对交往条件或形式的最优化安排。

一般情况下,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在教学交往中都会运用到,关键是如何有机组合最佳搭配。

组合得当,搭配合理,交往的效果就好,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5)合理交往原则合理交往原则就是指交往各方以合作的精神、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意识和求知的兴趣进行的自由自主的交往。

2.简述课堂互动的基本模式。

答:(1)合作性互动模式合作性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助时所产生的互动。

它是以互动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认识接近,行为配合为基础形成的。

在合作互动中,适应是一种重要机制。

除适应外,在合作性互动中,还存在服从、模仿、暗示等机制。

合作学习是合作性互动模式的典型表现。

(2)对抗性互动模式对抗性互动是与合作性互动性质相反的互动。

与合作性互动相比,它在互动力的凝聚点和互动的存在状态上都是不同的。

竞争和冲突是对抗性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竞争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而展开的一种较量。

冲突是对抗性互动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它是因不相容的角色期望而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

(3)竞争—合作性互动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纯粹的合作性互动和纯粹的对抗性互动都较少,中间型或交叉型较多。

因此,积极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宜提倡进行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互动,即竞争—合作性互动。

竞争合作性互动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种互动的交叉渗透和互相转化。

3.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课堂管理的目标包括:(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学习成绩越好。

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校对教学时间、自习时间、劳动时间、休息时间等都作了明文规定和安排,教师就是要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每一个课堂活动都有自己的参与规则。

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顺利投入学习活动,教师一定要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参与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使他们知道你的规则和期望是什么。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任何管理系统的一个目标应当是帮助学生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让学生更多地投入课堂规则的制定;②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③应当给学生机会考虑他们将怎么计划、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一下课堂规则,提一些必要的修改建议。

4.如何预防常见的课堂不良行为?请举例说明。

答:预防常见的课堂不良行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明察秋毫明察秋毫是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

明察秋毫的教师从最初能预防少数人的捣乱慢慢衍变成能预防多数人的捣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