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故事总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有惰性的。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要真正达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良好地运用起手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调动好指挥棒。
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就没有工作的动力。
作为学校不仅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实施和管理,监督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应该是其生命线,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不能尽如人意。
通过反思,我们两位英语老师本身的业务素质没有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练习量达不到,要求不严格。
家长也反映英语配套练习、新校园基本不做,多次和英语老师交流,英语老师认为所教班级多,工作量大,已经有了课堂作业了,不可能实现批阅配套练习和新校园。
寒假中和兄弟学校的管理者进行了交流,发现很多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按时批阅新校园。
开学初通过和英语老师交流,孙珍很痛快的答应了,但李安老师还是提出了困难:如果批阅的话,难度很大。
在列举了绿杉园、祥瑞的例子后,李老师又提出了疑问,人家是不是两个级部,人数是多少。
无奈之下列举了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工作量,力图说服李老师:语文老师每两天批阅一次《乐园》50本,两周最少4次,是200本,他们也还要批阅新校园、此外高年级还有日记、作文、且不说语文、数学老师还大多带着班主任,所以从工作量上来说,应该不会比英语的少。
退一步说,如果今年的平均成绩能达到85分的话,可以不批阅。
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的时候,还是脚踏实地的本本分分的做。
李老师是一直很抵触。
话不投机,我索性撇开这个话题,和李老师交流了学校的各项考核,特别是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的考核,谈到小高的聘任、甚至谈到当今张店建设教育名城对教师的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的聘任问题,最后李老师终于同意了。
事实上,通过一学期的观察,两位英语老师自觉的上早读,辅导学生,加强了学生的管理。
从这件事情上我得出结论:作为一名管理者,有些时候需要听从老师的意见,但是这个听取是有原则的,一切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真正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张店东一路小学李红双横山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温馨杯”赛课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也都不甘示弱。
年轻的教研组赵旭主动承担了讲课的重任,刚毕业的孙海霞承担了打响第一炮的说课任务,我和经验老道的许卫玲责无旁贷的担任了指导和评课。
周二抽课题,我们抽到的是第三单元的“美丽的小路”,抽完课题我们四个开始研究教材,首先确定目标:我们这一节课要体现什么。
最后确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规定的词语。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定完目标,开始设计看参考书,上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四个人忙的不亦乐乎。
终于第一稿完成了,下午第一节赵旭在一年级四班进行试讲。
试讲的效果并不很好,没有电,课件用不上,学生状态不好,有些设计不合适,特别是识字部分,占用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环节不得不走过场。
找到了缺点和不足,我们继续修改。
将原有的小老师带音读减少成一个学生,然后小老师指名读、学生互相指名自由读,以体现绿色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写字环节提议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主要笔画的占格等等,教学设计基本上被颠覆了。
虽然最后定稿了,但是放学的时候,还是每个人自觉的把课本都带了回家。
周三上午第二节课,赵旭在我班试讲。
我和老许的主要任务就是挑毛病看哪里不行。
第一个环节,课件朗读导入新课,占用时间长得删。
我在本子上重重的画了一个圈。
指导写字的方法,是老许教给赵旭的,她操作不了,老许摇了摇头……看着老许不住的摇头,我不禁想起了我上公开课时的情景。
试讲过后,不是很成功,我自己很自责,偏偏老许拉着我不放,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越听越难受,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他还是不停地说说说,一直跟到我餐厅门口,我实在忍不住,喊道:你能不能不说,我要吃饭。
不行,我说完了你再吃……这就是老许,一个对教学着迷的人,终于在他的帮助下,我比较成功的上完了示范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不禁笑了,小声对她说:赵旭已经很认真了,待会儿注意点态度,他还年轻脸皮薄。
第三节课我们又坐在了一起。
认读生字应该这样,写字应该这样,四个人争得不亦乐乎。
终于第三稿定住了。
下午,第二节课在一三试讲,比前两次效果都好,设计比较清晰了,时间控制合理了,但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
在共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后,我们最后一句话一句话的定稿,赵旭执笔。
当最后一个拓展环节完成的时候,已经7:00多了。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孙海霞说课,海霞落落大方,口齿清晰,把整节课的主要环节一一进行了陈述,赢得了评委的好评。
赵旭的讲课也沉着大方,环环相扣,对于初次教一年级的年轻老师来说应该是一节比较成熟的课。
最后我和许老师主要根据赵旭讲课的不足进行了合理建议,因为他还年轻,前进的路还很长。
通过这次温馨杯课堂竞赛,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年轻老师的快速成长,看到了他们敢于担当的勇气,我们更欣喜的看到了东一路小学这个集体强有力的凝聚力。
有了这样的集体,我们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由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想到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自从教研室下达了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的通知,知道有很多课型,我就陆陆续续的学习了《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法》,希望自己的指导不至于太外行。
本次综合实践课优质课分为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技能操作、专题辩论、专题探究等六种课型。
李玉慧老师抽到的是方案设计课,这种课型不容易产生亮点,很少有人上公开课。
因此可借鉴的很少,再加上我们没有专门探究的老师,综合实践,包括研究性学习一直是一个弱项。
于是我上网不到合适的资料,就打电话向绿衫的宋伟峰老师、和平的石慧玲老师,城中的林宁等懂行的综合实践老师请教,把自己学到的及时和李玉慧老师交流。
最后终于通过王鹏主任联系到了综合实践教研员助理宋云芝老师,让李老师和宋老师交流,终于李老师能够把握住方案设计课的基本流程,第三遍的试讲已经初具模型,最起码没有偏颇了,最后等刘玉梅老师从济南回来,又联系刘老师帮助李玉慧进行了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李玉慧老师也一直不断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区三等奖的成绩。
通过这件事情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
一直以来,我非常头疼我所管理的这些课程,这些小学科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现在的各科课堂最起码要上出各科的味道,虽然他们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如果不懂的话还是会被内行笑话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指导这些课程我感到难度很大,虽然也下决心如果上级有这些学科的活动一定要参加,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少能够实现,以至于每每到了优质评选的时候都临阵磨枪。
好歹现在品德有了冬冬、科学有了美丽,让人心有所安,但是想传统文化、安全环境、甚至综合实践等连参赛的人员都没有。
曾经试图和几个年轻的老师交流,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些小学科上有所建树,但是没有成功过。
这些现象学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能够在区各小学科的骨干教师团队中有我们的老师参加,因为各教研员明确表示,要么专职,要么长久兼职,人家要的是连续性,与其今年培养明年走,还不如没有,人家的标准时宁缺毋滥。
因此为了学校整体的发展,在下学期工作安排时应该对这些所谓的小学科有所侧重。
古人云: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我们学校的各个学科能够如同数学品牌学科一样,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加强过程把周目标落到实处李红双100—1=0定律::对于教育而言,好就是全部,不好就是零。
“千里之堤,毁于一穴”,这是一个众人都明白的道理,“100-1=0”道理其实异曲同工。
开学已经是第四周了,周目标和综合资源包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也已经顺利的发到了学生的手中,为了使周目标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校委会专门就如何评价问题做了专门讨论,为了不增加管理的负担,同时也本着相信老师的原则,最后一致通过学科后进行测试,统一纳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发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除了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师能够按时评价外,其他各学科都存在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如下:1、除语文、数学以外的其他教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评价,自己也没能按时给学生正确的评价;2、家长评价栏目,部分家长没有履行责任按时检查孩子并签字;3、存在学生代评的现象;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2、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周目标,为孩子的成长切实负责;3、各年级组长及时督促教师按时评价;4、论坛交流,说说各班、各学科周目标落实的经验;5、分管领导要每周按时检查,值班领导听课时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反思这些问题,其实课程建设是今年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这是全校都知道的;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国家课程进行了适当增删,各级部编辑整理成了周目标,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做的;但是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不是老师们心理愿意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没有树立大课程观,因此出现了敷衍的现象。
在今后的研修中,应该给老师们补上这一课。
课程建设要让我们的老师连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对科研材料实行有效管理,根据区科研部下发的文件,根据我校周三邀请城中小学的老师举行了“手牵手推进小课题”课题成果交流,会上三位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听得很认真,并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和今后的措施。
会上我对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再次提出了要求:首先要静下心来罗列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梳理一下,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剖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只有这样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才能将课题做到实处,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生命力,真正提高课堂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