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辨析并修改病句

(完整版)高中辨析并修改病句

诊断病句难不难, 句中若是有并列, 相互包容和失应, 凡是介词开了头, 遇上反问或否定, 如果发现两面词, 关联词语也重要, 一是搭配不恰当, 引起歧义原因多, 编个口诀来看看。

三种症状来把脉。

还有语序不当病。

看看主语有没有。

小心患了颠倒病。

检查是否失一面。

两个症状要记牢, 二是位置没放好。

两伙小丑唱主角,一伙就是数量词,另外一伙 “的”、“和”、 “或” 还有 “对”“对于”和“关于”,搭配对象要注意。

病句九看”语病辨析的捷径语病的辨析,是高考语文的传统题目。

由于病句类型繁多、层出不穷,而且病因非常隐蔽,稍不留意, 就会造成失误。

但这并不是说病句题没有规律可循,除了抓主干、析枝叶、看搭配、明语意,我们还可以抓 住语句中易出现毛病的一些典型语词作为切入点。

下面介绍的“九看” ,就是辨析语病简捷而有效的方法。

—、看 代词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 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先看代词指代什么,指 代是否 明确,使用是否 恰当 。

如:① 三年的高中生活,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 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② 当其他乘客都下了飞机后, 我才 看到 沉默陪着一个头发胡子很长的人最后走下来, 他.手里提着一个箱 子。

③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李大伯家里。

当时,我高兴地对小张说: ④ 从山下住上看, 这.所房子好像在云雾中。

⑤ 小赵在路上遇到了李老师, 他.把星期天照常上课的事告诉了 他.。

⑥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 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解析: ① 句中的代词“自己” ,是指代“我” ,还是“老师” 。

②句中的代词“他” ,是指代“沈默” ,还影指代“头发胡子很长的人” 子表意不明。

③ 句“那里”应改为“这里” 。

④ 句交代观察角度,房子应在山上,代词“这”应改为远指代词“那” 。

后两句属于代词使用不当。

⑤ 两个“他”究竟指谁,是指“小赵” ,还是指“李老师” 。

“他”指代不明。

⑥ “老师”究竟表扬的是谁,是“老师” ,还是“我” ,应该是“我” ,可“表扬了自己”却可能让人理 解成是“老师” 。

表数量或表比较的一些数字使用不当,不合事理,也是病句的常见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情况:降低、 减少用倍数;增加(了) 、减少(了) 、增加到(为) 、减少到 (为)使用不当;“平均”后又有“约数” ,“整整” 后又有“零数” 。

如:① 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

那.里.就是我的家啊。

两句均属指代不确定,造成句②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五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 台,增.加.了.4倍。

③三车间是厂里有名的先进车间,职工们齐心协力,截至11 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3.0.%.。

④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

⑤我用了整.整.3个小时左.右.,才完成了这些题目。

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解析:①句中的“一倍”应改为“一半” 。

“增加了”只指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增加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②句应说“增加了3 倍” (或“增力到4 倍”)。

③句“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30%”实指没有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应改为“已超额30%完成全生产任务”。

④句中,“平均分”是定数,“90 分以上”表约数,前后矛盾。

⑤句中的“整整”与“左右”矛盾。

三、看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 通过”“对、对于”“当⋯⋯”“在⋯⋯”“正⋯⋯”等,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介词造成的语病,有两种情况较典型:一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湮没;二是介词“对” 造成主客倒置。

如:①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他思想问题的严重性。

②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小镇的变化对.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③郭兰英这个名字对.大家都很熟悉。

④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⑤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解析:①句“从这件小事中”是介词结构,使全句无主语,应把“从” 、“中”删掉。

②句应当说“我们”对“小镇”了解。

③句应当说“大家”对“名字”熟悉,介词“对”使主客体倒置,均应把“对”字提前。

④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必须换位才通。

⑤“在⋯⋯中”作句子的状语,如此一来,“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就缺少了主语,显然,应将“在⋯⋯中”去掉,主语“这部作品”方能显现出来。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 “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很多病句的病点就在否定词上,或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或否定副词(没有,未必)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反对、拒绝)、形容词(好坏)等连用造成句意相反。

如:①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②科学发展至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③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④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⑤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解析:①句,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再加上否定词“否认” 、“不”,三重否定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

②句,“不能”、“否认”、“不”三重否定,恰恰说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明显违背事理。

③句,“忘”相当予“不记得” ,是一重否定,与“无时无刻” 、“不”构成三重否定,意为王芳没有搜集、整理民歌,与“积累大量的资料”的说法矛盾。

④句,“防止”与“不再”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是说还希望事故发生,与表意相悖。

⑤原来要表述肯定的意思,可三重否定意思却表示否定,与本意恰好相反。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 “得失”“好坏”“ 高低”“优劣”“能否”“是否”“有没有”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 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③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将来能.否.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是至关重要的。

④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⑤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解析:①、②句中的“能否” 、“能不能”,是从两面来说的,而后半句只从一面说。

③句是前半句从一面说,而后半句却从两面说。

“两面提一面承” 或“一面提两面承” ,都是前后不统一。

④“能否”是个两面词,后面的“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只含肯定一个方面,两项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前后不搭配。

⑤“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而“国家富强”是一方面,无法搭配。

复句的病点往往在关联词上,主要有三种情况: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不合语义。

如:①尽.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②必然性不.仅.和偶然性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③他不.是.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是.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工作。

④大楼里没有鼠害,如.果.不养猫,不放灭鼠器,老鼠也.不会上门。

⑤我不.但.这样做了,他也.这样做了。

⑥因.为.他努力学习了,所.以.身体很好。

“尽管”相当于“虽然” ,“不管”相当于“无论” 。

解析:①句的“尽管”应改为“不管” 。

②句陈述对象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且应使他充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仅”要移到“偶然性”后。

③句“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且语意是相互排斥的,本句两层意思是相容的,且是递进关系,应改为“不但⋯⋯而且” 。

④“如果”与“也”不能搭配,应改为“即使⋯⋯也” 。

⑤前后主语不同,“不但”应提到“我”前面。

⑥两者没有因果关系,应改为并列关系:他学习好,身体好。

七、看并列短语并列短作句子成分和句间的并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

有时并列短语中某一个个体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短语本身出现交叉关系或属种关系等并列不合逻辑的语病。

并列短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二是用顿号表示的并列。

这类并列最容易被忽视,因为许多同学不知道顿号是表示并列的。

三是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这类并列也是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并列, 它的错误也就更 隐蔽,所以要格外留心。

例如:① 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中。

② 今天到会的,有干部 和.青年,还有女同志。

③ 水库 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 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 和.山谷。

④ 现在, 我又 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 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 那 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解析:① 句“设备质量问题”和“事故发生的原因” ,属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② 句“干部” 、“青年”、“女同志”属概念间的交叉关系,也不能并列。

③ “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应将“原野和山 谷”改为“山谷和原野” 。

④ 看到的是“乡亲” “小屋”“街道”,但却不能看到“可爱的乡音” ,并列成分充当宾语导致搭配不当。

八、看“是”字“是”在句中表示判断。

有的病句的病点在判断不当,判断词“是”前后不能搭配,往往在较长或结构 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如:① 五一路乒乓球馆 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② 修建青藏铁路 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是 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③ 修建青藏铁路是 .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 .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