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维度课堂构成要件视界分析一、研究维度的三重视界小学数学教学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教学过程系统,主要指师生关系;另一个是教学过程的支撑系统,主要指教学管理、社会环境等,从教学过程系统上来看,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是第一重视界;第二重视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怎样获得知识的;第三重视界是教学模式上采取怎样的内容、方式、形式、手段等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重视界是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通过数学教学要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

然而,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最关注的数学知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关于数学知识的知识。

如果把数学教学分成两个目标的话,一个是知识性目标,另一个是发展性目标。

形成知识性目标是为了形成知识性目标的背后隐藏的智慧——发展性目标,它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意识、想象、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促进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两者不能偏废。

教学目标的整合化,一方面要从知识性目标形成的过程中去挖掘发展性目标;另一方面要增加能达成发展性目标的材料设计。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统计以下我校教师的人数:学生发现男教师8人,女教师60人。

从知识性目标上看,可提出如下问题一共有多少?比少(多)多少?等,学生解答了也仅仅完成了知识性目标。

如再设问:从以上的信息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甲(实录):“从以上的信息中我发现女教师太多,男教师太少,教学女性化,对我们的成长不利。

”教师反馈:“你的观点真不简单,我会把这一意见告诉教育局长,请他慎重考虑。

”接下去学生的观点更多了,学生乙(实录):“从以上的信息中,我觉得给总务主任一个信息,中午给教师准备工作餐68盒。

”学生丙马上补充:“但口味要注意女教师的,因为女教师有60 人,占绝大多数,她们喜欢吃清淡的。

”教师反馈:“你想得很周到,精明能干,会做生意。

”从这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挖掘出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感,处理信息的能力,量化的能力等。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数学学得好,而且也为他们以后到上社会上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打好数学以外的基础。

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整合,就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服务。

2、第二重视界是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课堂像物理学中的磁场,充满着师生活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师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具有接受信息、发送信息的双重功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诱导,学生探索、启悟、归纳的学习过程。

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调个性化的独立思维,然后让学生去观察、选择、判断。

如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

例:12 ×4 =()(附实物图)教学过程:(1)教师诱导(2)学生探索,产生各种方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①12 +12 +12+ 12=48,②8×4 = 32 4×4 = 16 32 + 16 = 48 ,③10×4 = 40 2×4 = 8 40+8 =48,④6×4=24 4×6=24 24 +24=48,⑤15×4=60 3×4=12 60-12=48等等。

(3)讨论: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讨论结果集中在②③④这三种方法上。

提示矛盾:这几种方法是否在其他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中都比较合适吗?出示23×3=(),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试一试。

(4)启悟:学生发现采用第②④种办法太复杂,不如第③种方法好(选择与判断)。

(5)归纳:那么第②种方法好在哪里?它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去伪存真。

把教学过程的重点定位在人的活动上,知识与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的。

我们对知识的认识时,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认识,对主体意志进行分析,了解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只有当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富有个性化的方法时,教师才能确定达到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途径,真正促使学生充分、和谐个性化的发展。

3、第三重视界是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方法、途径、内容、形式、手段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真正魅力,在它所秉具的开放性、应变性、发展性、主动性等等。

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大多是一般性方法,而不是方法的全部,尊重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同时要注重方法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32-8=(),难度不大,不必复习与铺垫,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尝试,学生出现的方法有:①32-8=24(教材中介绍的);②32-8=24(学生创造的方法);③32-8=30-(8-2)=24(独创的方法)。

如果通过复习铺垫(都是按第①种思路来铺垫),结果出不来第②③种方法,第②种与第①种价值相同,第③种方法是独创的,但对许多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困难的,策略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现在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告诉学生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去思考,应创设情景探索解决问题策略,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好办法,而不是一开始就要学生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去思考。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探索后发现的好方法之一,否则抑制了教育机能的创造因素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样众多的方法出不来。

另外应用题教学中,都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来编写题材,这是任何一套教材所无法解决的。

这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要变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情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教材的科学态度。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组织教学,可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上,可以从众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

如:计算教学是否可以与应用题教学结合起来,以问题情景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应用题教学中是否一定要求学生写答,不会写答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很少有老师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来引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甚至可以一并研究,中高段是否增加方法的总结与板书等等。

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方法、途径、内容、形式、手段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其目的是消除知识与主体欲望的对立,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上述的三重视界中,第一重视界是第二、三重视界的灵魂,第二重视界是第一重视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前提,第三重视界是第一、二重视界实现的保证。

二、课堂教学的三重视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适合教育的儿童是聪明的,但整个教育是在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那是可悲的。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完全一致,不完全一致,完全不一致。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一致,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些什么呢?首先是知识供给的准备,这是课堂教学构成要件的第一重视界;第二重视界是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知识流通与传播的策略,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供条件;第三重视界是知识消费的实践环节,为英雄提供用武之地。

1、知识供给的准备作为第一重视界,它包括了解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的估价等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

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起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的教和怎样的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从生活中加工提炼,促使学生有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

为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开始环节可展开学情调查。

如时、分、秒认识的教学,问学生有关钟表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哪些。

结果,班上的学生都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还知道钟面有12大格,60小格,但学生提出为什么1小时=60分,1分=60秒。

以上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就是构成这节课数学教学学习平台的要素之一。

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没有必要化很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把教学的重点放到时分秒之间关系的验证,对时间的体验及怎样更快、更准确地读出时刻等方面上来。

但教师的思维有一个惯性,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喜欢对它质疑,即使遇到新的情况,也喜欢人云亦云,不愿越出教材与教案的河床,这可以称为是教师的“信息纯化”。

知识供给的准备,好像与造房子一样,需要对地基进行测量,地基软土多,只有挖得深才能建立牢固的平台;地基是岩石,就可以直接在岩石上建立平台。

建立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起点,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

2、知识流通与传播的策略这一视界是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各种方法的集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要件。

它包括讨论法、发现法、激励法、联想法、创造法、独立运作法、启发与诱导等的使用,及适度增强教学的开放性等等。

作为第二重视界,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从原来重视的基础性的层面向重视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层面上去实践。

数学教学的方向是现代化,而现代化的生命是科学化,现代化并不是要教现代化的数学知识,而是把小学数学教学建立在现代数学思想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体会到自己成功后反过来形成自身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第二重视界的核心。

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例:198+153,先让学生独立运作,自己探索。

学生的方法有:①竖式计算法;②198+153=(200-2)+153=151;③198+153=198+2+151=200+151。

第三种方法是学生创造的,具有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功能,教学中可通过激励法,强化这种行为:这是由王××同学发明的,我们就把这种计算方法称之为“王氏法”。

如果教学的开始让学生做一些98=100-( ),197=200-( )之类的准备题,然后教学例题,学生思维定势,只会出现第二种方法。

让学生自己独立运作,积极探索、发现,再组织学生观察、归纳,这样创新的可能性增大。

人的思维是以再生思维为主的,创新有临界点,像水在正常大气下99°C,是不沸腾的,只需要再提高1ºC,水就沸腾,这99ºC是水沸腾的临界状态。

很多的创新都处于一个临界状态,已经到了创新的边缘,只要轻轻地迈出那么一步,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伽利略看到光滑的平面滚动的小球,平面越光滑滚动就越远,这谁都知道,着就是创新的临界状态,只须再提高“1度”多问一个“如果平面光滑到没有摩擦,是不是就会永远滚动下去?”伽利略这样问了,他成功了,就像水也达到沸腾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