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基础题。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愆期( qi ān)垝垣( guǐ)犭严狁(á)...y n B. 谣诼( zhu?)蕙纕(xi āng)芰荷( zhī)...C. 公姥( mǔ)伶俜(pīng)葳蕤(ru í)...D. 阡陌( m?)三匝(zhā)吐哺(bǔ)...◎1.C ( A 犭严xi ǎn;B 芰 j ì;D 匝 zā)象弭(mǐ).侘傺(chì).踯躅(zhú).鲑珍( xi é).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A. 长余佩之陆离B.佩缤纷其繁饰兮C. 亦余心之所善兮D.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2.B(A 长:形容词作动词,使之长; B. 缤纷:形容词作名词,缤纷的饰物; C.善:形容词作动词,向善、从善; D. 悲:形容词作动词,悲吟。
)3.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A. 高余冠之岌岌兮B.冠切云之崔嵬C. 怨灵修之浩荡兮D.蚓无爪牙之利◎ 3.C (一般句式, ABD 为定语后置句。
)4. 下列句子诵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忳郁/ 邑余 /侘傺兮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C.虽/ 九死/其犹未悔D.将往/观乎/四荒◎ 4.A (忳郁邑 / 余侘傺兮)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终老不复取B.蒲苇纫如丝C. 箱帘六七十D.诺诺复尔尔◎ 5D (A 取———娶; B 纫———韧; C 帘———奁。
)6.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B.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6.C (交通:连接。
)7. 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 谢灵运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诸葛亮B. 欧阳修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陈寿C. 范仲淹欧阳修杜甫李白诸葛亮D. 范仲淹谢灵运白居易杜甫陈寿◎ 7.C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
“风”“雅”“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
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全诗长达1700 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
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对人生的看法。
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 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8.D (“西汉”应为“东汉” )二、填空题。
(共 36分)9. 按课文内容填空。
(每空 1 分,共 22 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1)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2)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2( 3)及尔偕老,。
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 3)老使我怨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忧心烈烈,。
我戍未定,。
◎( 4)载饥载渴靡使归聘;( 5),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 5)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6)长太息以掩涕兮,。
◎( 6)哀民生之多艰;( 7)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
◎( 7)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8)月明星稀, 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 10)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何逊(?一约 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 ,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 、“夕”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分)①“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④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分)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1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上邪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着,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后一首风格是。
(2分)( 1)率真直接,热烈泼辣;清丽优雅,婉媚含蓄;( 2)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方法,后一首综合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其好处分别是。
(4 分)◎(2)前一首民歌运用了浪漫想象(或夸张);用典、寓情于景;想象愈奇就愈见其心至纯,其情至深,其志至坚,其爱至贞。
后一首,综合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和典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使情感显得含蓄、深沉而纯一,给人以永长的回味。
(要结合诗句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 分)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 字。
作文、题意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
“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二类立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 )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二 )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 )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 )创新塑造成功。
(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
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扣分规则:缺题目扣 2 分;字数不足 800 字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 400 字以下按 15 分处理, 200 字以下的按 10 分处理;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四、样文及评价【样文一】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高档的裙子被一个小小的烟头烧出了一个窟窿,看着完美作品转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许你会咒骂那承担了千古罪名的烟头毁了你艺术的高峰,或许你会终日想着如何把它复原到起初无瑕的完美而再无新作诞生,, 可是他却不一样,谁说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复制几个,饰以金边,一条“金边凤尾裙”把这裁缝推上了更高的云端。
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无望井》一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最深的绝望中,你会看到最美丽的希望的星空。
”绝望与希望本来就只差一线,以勇气挣开绝望的束缚,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个人总能创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迹。
敌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于冲破了我军战士们死守的防线,人民的军队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中,这是令人绝望的黑暗。
可是深知历史发展的我们都清楚,正是这次危机促成红军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陕甘宁地区凭着地形的优势从此站稳了脚跟。
更不用说,后来还在那里团结了西北人民强大的力量,成立了敌后根据地,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
如此看来,这一危机不也是让党的军队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转机吗?绝望的危机总能激发人最深最尖锐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压力下迸发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
我很佩服中国人民“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见识与睿智,正如小说中虚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疆土的同时却换得柳暗花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