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代码: 827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适用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思政)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题签及草纸上无效。
考试后本题签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主要特点作了哪些规定?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行统一规律?
3.什么是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4.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5.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课中如何“备教材”?
二、解析题(30分)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联系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改革,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思想政治学科为什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2.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四、应用题(40分)
根据所给课程内容,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本课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
价格变动的影响(框题)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目题1)
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高峰期过后再去购买,消费者能在价格
上获得实惠。
●在你的日常消费中,哪些商品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理由是什么?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市场上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
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要不要购买。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
等离子电视、轿车等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对于出行者来说,火车和飞机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交通工具;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牛肉和羊肉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
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乒乓球与乒乓球拍是互补商品;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胶卷与照相机是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目题2)
●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
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