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汉宫春·立春日翻译赏析

古诗汉宫春·立春日翻译赏析

古诗汉宫春·立春日翻译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前言】
《汉宫春·立春日》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又一说,称五辛盘。

《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翻译】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鉴赏】
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

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

但一接意绪凄迷:“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风,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

“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
八校尉”。

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此应指后者。

从“年时燕子”句看,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

寄情于燕,令人寻味不尽。

“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

“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

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去:“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浑未办”(还未办、全然未办),情境大异,如此良辰,其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

试看: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

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又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

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

顿挫盘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此以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

最后一语破的: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
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与此篇同一感慨。

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称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ORg梦。

黄柑、青韭,极写宴安酖毒。

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

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

”虽说扯远了些,但他毕竟看出了词的主旨,与昔人咏节序的“率俗”之作迥异。

不过“辛词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绿树听啼鴂”)等,而前者因“词意殊怨。

……愚闻寿皇(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只是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

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