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方法】
1、学生阅读交流总结方法
2、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述类文章的定义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二、“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泛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第一步读—速读文本
(一)阅读前可提出设问
(1)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本文为凸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

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

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

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

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3、重要语句
重要句子作用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

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情句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

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审—审读题干,圈定答题区间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第三步找—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1、查找角度
(1)找区位。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

包括内查语意和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度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

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

即“十大陷阱”
论述类文本干扰项设置方法: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偷换概念
答非所问强加因果已然未然无中生有张冠李戴2、查找的方法
(1)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

(2)借助“标志语”
第一、借助“角度性标志语”。

即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

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
第二、借助“结构性标志语”。

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
基本方法——文题比对。

为确保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
一是:投石探波。

二是:选项切片。

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三、文字表述题答题规范
1. 在读文章时需圈点字词句,根据题目作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解答要尽量利用原文中的语词作为答
题的基本材料。

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圈点出有效信息范围内的重要语词;然后对重要语词进行概括加工;最后按照语意逻辑和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连缀成句。

2.规律:
题型一: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某一段或某一部分作答。

题型二:一般要求考生纵观全文作答。

3、做题基本原则
原则:宁全勿缺,切分要点,机智排序。

(1)宁全勿缺。

只要扣住题意,宁可多答一些,因为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

(2)切分要点。

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分要点作答,这样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机智排序。

对切分出来的要点可以按与题干要求贴近的程度排列先后顺序;如果对贴近的程度不能通盘把握,则可将自己最有把握的要点排在前面,把握不大的要点排在后面。

这样处理既可统筹兼顾,又可突出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