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旅游学概论
分析: 1.从上文中归纳旅游者产生的主要的 客观条件有哪些? 参考解答:收入水平、闲暇时间 2.谈谈影响和制约旅游者产生的还要 哪些其他因素? 参考解答:旅游者的身体状况、交通 运输条件、旅游点的社会治安情况等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经济因素(收入水平) (二)时间因素(闲暇时间) (三)其他客观因素
旅游学概论
2008年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如下:①元旦 : 2007年12月30日-2008年1月1日放假,共3天;② 春节 :2月6日—12日放假,共7天;③清明节 : 4月4日—6日放假,共3天;④“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1日—3日放假,共3天;⑤端午节 :6月7 日—9日放假,共3天;⑥中秋节 :9月13日—15 日放假,共3天;⑦国庆节 :9月29日—10月5日 放假7天。
✓ 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Excursionist,Day-visitor):
不在访问地过夜的游客。
✓ 旅行者(Traveler):包括游客以及:
1) 直接过境旅行者;
2) 通勤者(commuters);
3) 其他非通勤旅行者。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TO) 国内游客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海外游客; ▪海外游客: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 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活动的外 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同胞;
旅游学概论
(一)经济因素
1. GDP
2. 可自由支配收入 3. 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 可随意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性消费- 日常生活消费
旅游学概论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 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旅游动机: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
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动
机总是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产生的。
旅游学概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
1
受尊重需要: 自尊、成就等
爱的需要:情感等
安全需要:稳定、秩序、受保护
生理需要:食物、水、氧气、休息
旅游学概论
高级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1940年,美国人的衣、食开支占当年个 人消费总额的41.7%,1980年降至28.1%。 而旅游开支在个人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则 由1975年的9.4%提高到1980年的11.5%, 1989年旅游开支在个人消费总额中的比重 已达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 长,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居民可以自由 支配的实际收入增多,人民的消费结构已 发生很大变化,参加旅游活动的人逐年增 多。
中年离婚 有子女
中年离婚 无需抚养
子女
家庭周期结构图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四)认识意义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一)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
✓动机:引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
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旅游者类型的划分 ➢旅游者的消费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你能够:
➢了解对旅游者的不同界定 ➢掌握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要素 ➢掌握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要素 ➢了解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
旅游学概论
(三)其他客观因素(社会方面、个人方面)
✓1、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和自 然因素变化 ✓2、旅游者身体条件和家庭人口结构
旅游学概论
中年离婚 无子女
离婚 无子女
青年单身
青年已婚 无子女
青年已婚 有子女
青年离婚 有子女
中年已婚 无子女
中年已婚 有子女
中年已婚 无需抚养
子女
老年已婚
老年独身
上述五种需要又可分为生理的、社会的、自我实现的三个 标准阶段。
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标准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社会的标准
精神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标准 —— 物质需要
低级
特点:a、分层次; b、由低到高; c、低层次满足之后再向高层次发展,旅游活动是满足 人们精神需要的消费。
旅游学概论
2、 每周余暇——这段时间较为集中,可用 来短途旅游度假。
旅游学概论
3、 公共假日——即通常说的节假日,可 以用于长途旅游,是旅游度假的高峰期。 我国今年有较大调整,将清明、端午、中 秋等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日。根据《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 办法〉的决定》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过夜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
24小时 —— 一年;休闲、度假、运动、商务、 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不过夜国内旅游者(domestic excursionists)
•北美国家(见教材) •欧洲国家(见教材)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述
二、我国关于旅游者的解释 (一)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解释
旅游学概论
• 闲暇时间是社会给予人的一种补偿, 是保持人的身心平衡的因素。人们常利 用这些闲暇时间到郊区或国内其他地方 去旅游,一些发达国家的公民,甚至可 以利用周末到近邻国家去旅游。例如日 本人乘飞机到韩国、中国旅游;美国人 乘飞机到墨西哥、巴拿马等国旅游。 此外,还因为其他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 着旅游者的形成。
旅游学概论
案例1: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 阅读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的
进步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从而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有 了很大的增加。 日本工人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开支在消费 开支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25%下降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90年的24%,而同期文化娱乐的费用在 其消费开支中的比重由8.7%上升到9.6%。
旅游学概论
同样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不仅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而且 提高了社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大大减少了生产的时间。 目前全世界175个国家中,已有144个 国家实行5天工作制。我国从1995年5 月1日起实行了5天工作制。缩短工时、 实行5天工作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旅游学概论
带薪假期于1936年,为法国首先立 法确定。以后西方很多工业化国家都 立法规定了带薪假期制度。很多国家 就业员工实际享受的带薪休假时间已 超过法律规定的最低周数。例如,除 了公共假日之外,意大利的法定带薪 假期最低周数为每年2周,而工作员工 实际享受的带薪假期是4周;德国的法 定带薪假期最低周数为2.5—3周,而工 作员工实际享有的带薪假期为4—6周。
2) 收入水平决定旅游消费的高低 3) 收入水平影响旅游消费的结构 4) 收入水平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对旅 行方式的选择
旅游学概论
(二)闲暇时间
✓ 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在日常 工作、生活、学习及其他必须的时间之外,可 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 的其他任何事情的时间.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
1) 积极的探新求异的需要 2) 消极的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德国学者格里克斯蔓 1、心理动机 2、精神动机 3、身体动机 4、经济动机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2、日本学者田中喜一
1、心理动机 2、精神动机 3、身体动机 4、经济动机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3、罗伯特·W·麦金托什
✓身体方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人际方面的动机 ✓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
• 4、 带薪假期——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带薪假期制 度,这段时间长而集中,很多人都作为长途旅游 的时机。中国国务院2007年12月7日举行的第198 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 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 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该条例将从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样以来大多数工作的人,就 比以前都有了5至10天的带薪年休假,就很大程度 的增加了出行旅游的机会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本章重点、难点:
1. 旅游者的界定 2. 决定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观、客观
和其他因素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 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 1937
✓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 包括 : 1) 为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2) 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 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
来华海外游客: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常住国到我
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 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