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虚词于

文言虚词于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对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对 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对 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与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表时间,从)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指南录后序》) (表地点,在)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表地点,到)
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 “跟”“同”,“向”“到”, “对”“对于”“给”等。 如: 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于,前者为“受”,后者为“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师说》)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至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到 12.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对 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与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被 在……方面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被 于余 向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对 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与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6.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在……方面
练习: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对 在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君 与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而君幸于赵王 被 在……方面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一)用作介词 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 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 围,可译为“在”、“从”、 “到”“在……方面”、“从……中”。 如: 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项羽本纪》)
于是余有叹焉。
(对这种情况)
【于是】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 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于】 表示被动,译为“被”。 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04湖南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故燕王欲结于君 07湖南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09湖南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到 从 比 与 比 对于 到 被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到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至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到 12.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至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至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等,可译为 “由于”等。 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放在动词之后,表示被动,译为 “被”。 如: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可译为“比”、“胜过”。 如: 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二)用作复音虚词 【于是】 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 “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 此”、“因此”等。 如: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因为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行成于思毁于随 8.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2.寡人之于国也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