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30040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 (39/6)学时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 (2. 6/0.4)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1.课程性质: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之一,主要阐述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原因、效应,强化学生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进一步认识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国家间在生产领域所进行的经济协作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背景、内涵与基本内容,熟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条件和方式,掌握国际经济合作各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本课程还通过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领域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并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经济生活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如下:(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实务。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国际经济合作是一门综合性强和实务性强的专业课程,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以生产领域中要素优化配置的视角对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多学科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只有掌握了上述学科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国际经济合作。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赵慧娥,李锋.国际经济合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1]卢进勇,杜奇华.国际经济合作教程.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齐欣.国际经济合作.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3]姬会英.国际经济合作实务(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4]储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5]李小北,王振民,赵宪军,国际经济合作.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学生讲授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1)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平时考核侧重于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发言讨论的情况等综合表现。
(3)总成绩核算方式:考试课:一般平时成绩占50%-60%,期末成绩占40%-50机考查课:一般平时成绩占60%-70乐期末成绩(课堂演讲等形式)占30%-40%.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导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含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原因,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方式。
通过本章学习,试图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概述2学时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二、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三、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和发展0. 5学时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二、现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1学时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第四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0.5学时一、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国际经济活动环境的优化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三、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四、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流向第二章国际经济合作理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分工理论、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和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
启发学生利用理论去理解现实问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分工理论0. 5学时一、要素禀赋理论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第二节国际相互依赖理论0.25学时一、国际相互依赖的概念二、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三节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0.25学时一、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二、生产要素移动的效应第三章区域经济合作(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明确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与特征,了解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合作概述0. 5学时一、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二、区域经济合作形成的原因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四、区域经济合作层次和组织形式第二节区域经济合作组织L5学时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东盟自由贸易区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和动机、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评价方法等内容。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2学时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理论2学时一、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三节国际投资环境与环境评估方法2学时一、国际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二、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第四节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2学时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五章国际间接投资(7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国际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种类及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间接投资概述1学时一、国际间接投资的概念和分类二、国际间接投资的特点三、国际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国际股票投资2学时一、国际股票投资的概念与种类二、国际股票发行和投资的特点三、国际股票价格指数四、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第三节国际债券投资1.5学时一、国际债券的种类和特点二、国际债券的发行三、中国发行和投资国际债券概况第四节国际信贷1.5学时一、国际信贷概述二、国际信贷的主要途径第五节国际基金投资1学时一、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征二、投资基金的分类第六章国际技术贸易(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技术转让的选择决策与环境,掌握国际技术转让方法,掌握许可贸易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商品的许可协议的主要条款及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了解我国的技术引进及技术出口状况及相关法律规定。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技术贸易概述2学时一、技术的概念与分类二、国际技术转让与国际技术贸易第二节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1.5学时一、专利二、专有技术三、商标第三节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0.5学时一、许可贸易二、技术服务三、国际合作生产和合资经营四、特许专营五、国际工程承包六、补偿贸易第四节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1.5学时一、技术价格的含义二、技术价格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三、技术价格的作价原则四、技术价格的支付方式第五节与技术贸易有关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协议0.5学时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三、《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七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招标与投标的方式与程序,FTDTC条款的主要内容,银行保函的性质、种类和基本内容,劳务输出的性质及客观必然性,国际劳务市场及其与商品贸易市场的主要区别。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0.5学时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含义二、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三、国际工程承包的种类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第二节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招标与投标2学时一、招标二、招标的程序和方法三、投标第三节国际工程承包合同1学时一、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概念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种类三、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第四节国际工程承包的施工索赔0.5学时一、施工索赔的含义和分类二、施工索赔的原因三、施工索赔的的依据与费用第五节国际工程承包的银行保函0.5学时一、银行保函的含义二、银行保函的主要内容三、银行保函的种类四、银行保函的办理流程第六节国际劳务合作0.5学时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述二、国际劳务合作的运作程序第八章国际租赁(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融资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相赁、售后回租租赁、维修租赁、综合租赁等租赁方式的不同特点;学会国际租赁租金的计算方法;了解现代租赁的概念及其与传统租赁的区别;熟悉国际租赁业务的基本程序;了解中国租赁业的特征和方式。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租赁概述0.5学时一、国际租赁的概念二、现代国际租赁的特征三、国际租赁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节现代国际租赁的主要方式0.5学时一、融资性租赁二、经营性租赁三、杠杆租赁四、售后回租五、综合租赁第三节租金的计算0, 8学时一、租金的构成要素二、租金的计算方法第四节国际租赁机构及实施程序0.2学时一、国际租赁机构二、国际租赁的基本程序第九章国际BOT投资(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BOT投资的概念、优点及局限性、衍生形式;项目运作流程;涉及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涉及的法律内容及BOT投资方式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BOT投资概述0.5学时一、BOT投资的概念二、B0T投资的优点及局限性三、BOT投资的衍生形式第二节国际BOT投资项目运作流程0.5学时一、政府方面二、企业方面第三节国际BOT项目风险与管理1学时一、国际BOT项目风险二、国际BOT项目风险管理第十章国际服务贸易(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特点、类别;国际服务外包概念、类型,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特点及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等。
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1学时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第二节服务贸易总协定1学时《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架构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四、《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五、中国入世关于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第三节国际服务外包1学时一、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二、国际服务外包的类型三、国际服务外包的原因和背景四、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特点五、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第十一章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的概念、加工贸易作用、相关理论基础、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合同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