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周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发挥示范带动和核心功能作用、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周浦镇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南汇并入浦东之后周浦镇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周浦镇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周浦中心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周浦镇2004-2020年总体规划》、《2009年周浦镇“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主题活动调研成果》、《2009年周浦镇重点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调研材料(2010年8月)》,以及周浦镇发展现状等。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阶段性特征(一)“十一五”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十一五”期间,在原南汇区委、区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周浦” 1建设的大局,沿着“调整、发力、快进、登高”2的目标路径,着力打造以“小上海”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达12.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3倍,年均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达4.6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4倍,年均增长22.3%。

与“十五”时期相比,经济实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末,全镇一产、二产、三产比重排列为2:56:42(10年10月数据)与“十五”期末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2个和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年9月数据),二、三产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到2010年底,三次产业财政贡献率分别为0.02%、34.17%、65.81%(10年11月数据),与“十五”期末比二产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13.3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销售额、税收分别为54.4亿元和4.4亿元。

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周浦万达广场开业,大大提1具体内容是:繁荣周浦、文化周浦、和谐周浦。

2具体内容是:2007年调整、2008年发力、2009年快进、2010年登高。

升了商业能级;以小上海文化旅游城、小上海休闲广场为核心的“古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3、城镇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镇道路交通进一步完善。

完成年家浜路、周祝公路、周东路、沪南公路、周康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周东派出所、周浦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中小河道万河整治1125条(段)、449公里,黑臭河道创模14条、21公里。

建成一批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建配套设施,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226个;新增绿地6.75公顷,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完成对车站小区、周东公寓等42个小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康林公寓、果元一村等“平改坡”工程46.22万平方米,“急难愁”实事工程4.84万平方米。

动拆迁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动迁面积约66.5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和非居民合计约3953户。

4、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发展。

科教工作扎实推进,镇“优教工程”顺利实施,完成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改造工程,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五届全镇性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艺术节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大舞台,成为展示“文化周浦”的一张重要名片。

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培训活动100多次,每四年举办一次全镇体育运动会,呈现出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不断提高、体育设施逐步完善的良好局面,共建设镇级健身苑3个,社区、村居民健身点29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健身团队100多支。

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上海市“一级卫生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镇;深入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和“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广泛参与救护技能、食品安全等培训活动,有效开展急慢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新农合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筹集和补偿实现收支平衡。

圆满完成兵员征集任务,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5、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就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0年年底,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3460个,净增就业岗位4887个;扶持自主创业组织363个,带动就业1373人。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保、镇保累计参保人员达到4359人,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覆盖达10970人;全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14%,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低保等各类救助帮困68235人次,金额达2127.05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新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十一五”期间,原事业单位的社区服务中心转为政府内设机构即社区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在每个居委建立社区工作站,形成党总支领导下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公司多位一体的格局,完善了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

积极发挥民政统筹、协调作用,使民政、双拥、优抚安臵、三峡移民、基层政、村(居)务公开、老龄、救助、社会组织、慈善、残联、殡葬管理、流浪乞讨等工作全面发展,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工作。

建立健全助老工作机制,筹建镇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实施为老助餐工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015人。

6、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

生态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建成500亩“小上海”农产品采摘园,培育湖景蜜露桃、平棋葡萄、翠冠梨等优质农产品品牌。

建设一批产品销售门市部和田间超市,成立9家合作社,带动农户500多户。

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插秧面积占总面积的32%;农村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完成乡村公路和道路建设51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8座;完成农村供水网改造工程25.4公里;共安装健身器材94件,新建垃圾房47个,疏浚河道1365米,种绿补绿17915平方米。

7、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维稳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岗双责”、领导包案、领导信访接待、信息排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得到强化,“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来访7727批次、21535人,信访解决率达到85%。

城镇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立镇级联合执法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六小行业”640家,取缔182家,治理乱设摊36743处,拆除违法建筑91899平方米。

平安建设不断深入,周浦派出所、周东派出所相继竣工投用,市、区两级“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覆盖率达到100%,社会面重点人员、重点部位治安防范管控率达到100%,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1%以上。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签约率达到100%。

“两个实有”排摸工作进展顺利。

全面完成奥运会、尤其是世博会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任务。

8、领导班子和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6年镇党政领导班子的顺利调整,使其领导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党风责任制签约“全覆盖”的要求,每年镇三级责任制签约率为100%。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定出台《首问责任制办法》、《周浦镇作风建设“五个自觉问一问”作风指数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基层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报告制度,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半年度述职述廉制度等;严格规范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切实提高机关工作的服务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统一实行挂牌上岗和外出留言制度;顺利推进村、居“两委”班子“公推直选”和“海选”工作;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

抓好党风廉政监督员巡查机制,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强化对问题的分析和督促整改,每月定期向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反馈党风党纪信息。

(二)周浦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十二五”时期将成为周浦镇区域功能凸显完善期和综合实力跨越提升期。

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为:1、城市化处于快速推进期,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一方面,近年来,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一大批商务楼拨地而起,以年家浜路为代表的市政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以社区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城镇动迁改造深入推进,大批居民搬进新居,周浦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方面,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城乡结合部特征明显,传统管理、粗放发展依然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日益凸显。

为此,周浦镇必须着力促进人口和空间、产业和就业、资源利用和功能开发等关联要素间的有序整合,整体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

2、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经济持续增长和财政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近年来镇级经济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镇域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预计“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将面临挑战。

宏观经济将很难再有前十年的高速增长,周浦多年来积累的“高基数”加大了保持增速的难度。

都市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商贸业空间受限,房地产业税收比重将适度下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刚性要求日益凸显。

周浦必须正确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提能级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劲动力。

3、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但居民群众对社会建设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

近年来,周浦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加强社会建设,镇域范围内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社会事业得到持续改善,多项社会指标居于前列,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随着人口持续导入和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更趋多元多样,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困难群体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日益严峻,居民群众普遍期待提高生活质量、享有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镇区改造建设深入推进,动拆迁、征地等矛盾更加凸现,维护镇域和谐稳定任务艰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