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文分析1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文分析1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续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相见欢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
赏析:这句是全篇的点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睛之笔,运用了拟人的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手法,请托“悲风”把
中原乱,
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
簪缨散,几时收? 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情感。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的一片萧条冷落的秋景,借 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 亡的悲凉抑郁之情。下阕直 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和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二、理解默写 (一)浣溪沙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__一__曲__新__词__酒__一__杯___,__去__年__天__气__旧__亭__台___。 2. 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 是:__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_去____,_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___。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 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 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 阳(今属河南)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 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 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 称为“洛中八俊” 。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 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
欧阳修
逶迤。芳草长堤,隐隐 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
轻舟短棹西湖好, 笙歌处处随。
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
绿水逶迤。 赏析:第一句点明题意, 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
芳草长堤, 直抒赞美之情。后三句 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
主旨理解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 赏析:此句为天然奇偶句, 声韵和谐,寓意深刻。伤春 的情怀融入花开花落、燕去 燕来等自然景物中,创造出 一种浅浅的忧伤、淡淡的迷 茫,语言自然流畅,珠圆玉 润。
这首词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 的咏叹,感伤年华易逝,将怀 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 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通过 落花、归燕等具体事物和生活 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惜念 春光难留。表现出作者对美好 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 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 茫的希望。
续表
诗词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
(三)相见欢 1. “___万__里__夕__阳__垂__地__大__江__流__”一句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的国 势日渐衰微,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 “___中__原__乱_______,___簪__缨__散_______,____几__时__收______”直抒胸臆, 表达了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3. “__试__倩__悲__风__吹__泪__过__扬__州___”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 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采桑子 1. “__轻__舟__短__棹__西__湖__好___”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 “__芳__草__长__堤______,__隐__隐__笙__歌__处__处__随______”描写了长满芳草的长 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 “__微__动__涟__漪______,___惊__起__沙__禽__掠__岸__飞______”一句与王维笔下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至金陵,总 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 楼所写的。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 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 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 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 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 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2.诵读赏析
诗词背诵
名句赏析
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
名师导练
基知识
一、直接默写 1.请把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默写完整:_一__曲__新__词__酒__一__杯__, _去__年__天__气__旧__亭__台___。__夕__阳__西__下__几__时__回____?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_去___。 _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__小__园__香__径__独__徘__徊___。 2.请把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默写完整:_轻__舟__短__棹__西__湖__好_, ___绿__水__逶__迤____。___芳__草__长__堤___,__隐__隐__笙__歌__处__处__随___。_无__风__水__面__琉__璃__滑___, ___不__觉__船__移____。___微__动__涟__漪_____,_惊__起__沙__禽__掠__岸__飞____。
3. 请把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默写完整:__金__陵__城__上__西__楼___, __倚__清__秋____。___万__里__夕__阳__垂__地__大__江__流__。___中__原__乱______,___簪__缨__散_____, ___几__时__收_____?__试__倩__悲__风___吹__泪__过__扬__州________。 4.请把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默写完整:__常__记__溪__亭__日__暮___, _沉__醉__不__知__归__路_____。__兴__尽__晚__回__舟___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_处____。___争__渡____, ___争__渡______,___惊__起__一__滩__鸥__鹭______!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 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 暗寓怀人之意。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
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们所 称道。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续表
诗词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 争赏待翅快词中渡 到 纷 变 短 洋析, 奋 飞 成 促 溢:争 力 , 喜 的 而小渡划 词 悦 节 出舟,出 人 。 奏 。误惊, 瞬 这 和闯起一 间 种 响荷一群 的 喜 亮花滩水 惊 悦 的丛鸥鸟 愕 就 韵中鹭很振从脚,。了和写情荡年雕发几作出,舟情琢了个者了让,怀,作片怡作人沉自富者然断者不醉是有愉的,青由不得一悦心把春想归”种的情移年随。,自心融动少她正这然情合着时一所首之,在的的道谓词美也一风反好荷“不。起景映心丛少事抒,
隐隐笙歌处处随。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 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无风水面琉璃滑,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 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
不觉船移。 春景,营造了一片安谧、 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
微动涟漪, 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 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惊起沙禽掠岸飞。 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四)如梦令 1. 《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常__记__溪__亭__日__暮___, ____沉__醉__不__知__归__路_____。 2. 翠绿的荷叶,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 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 却在《如梦令》中嗟叹:___兴__尽__晚__回__舟_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_处___。 3. “_____争__渡_____,_____争__渡_____,__惊__起__一__滩__鸥__鹭__”写出了词人先 是焦急,紧接着是惊愕,最后是惊喜的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