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对策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姓名: 11工商陈晞11土木杨龙龙指导教师:梅琳职称:讲师目录摘要 (3)前言 (4)1.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现状 (4)1.1高校专利授权量持续上升 (4)1.2以专利有效率看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情况 (5)1.3抽样结果调查显示 (6)2.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中存在的问题 (7)2.1理论性强,实用性差 (7)2.2唯专利而专利,唯技术而技术 (7)2.3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 (8)2.4法律法规不健全 (9)2.5尚未真正建立起高校专利管理体系 (9)3.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几点建议 (10)3.1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10)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专业管理机构 (10)3.3加强市场引导,构建第三方转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11 结束语 (11)高校专利转化及对策摘要高校作为社会科技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发挥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创新投入逐年加大,高校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但与之相对的高校专利转化率却是普遍偏低的。
不断上升的专利申请量背后呈现出的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文着眼于高校专利转化率低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结合查阅的各种文献资料,探讨了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率前言知识产权是人类的知识创新成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产权表现形式。
促进专利商用化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知识产权的扩展,转移与应用的主渠道。
当属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应对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内容。
近年来,基于科技兴国的战略思想,国家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逐渐加大,高校成为专利申请的重要力量。
但是高校只有专利是不够的,专利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还不到5%。
[1]找出高校专利大量闲置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使高校专利成果得到有效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1.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现状1.1高校专利授权量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163.3万件,同比增长33.6%。
在我国,高校是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的统称。
在此以大专院校为例来研究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表1-1 2007--2010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状况表从表1-1中可以看出2007-2010年间,专利申请总量是逐年递增的,大专院校申请受理量也在不断增长。
大专院校申请受理量/专利申请总量也呈上升趋势。
由此得出高校专利授权量越来越多,说明高校和社会对专利的关注越来越多。
1.2以专利有效率看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情况由于专利技术转化属于技术转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是一种买卖交易的市场行为,双方只需签订专利技术交易合同,就可以在技术市场完成交易,无需强制在政府部门登记备案,所以无法精确统计专利技术转让的相关数据。
[2]而在近20所高校中投放的200份问卷中,均未有高校设置专门或类似机构管理高校专利转让事宜,更无统计数据。
文章将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效量及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相关数据,从侧面说明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让情况。
表1-2 2007--2011年国内专利有效量与申请授权量对比由表1-2可以看出2007-2011年间,当年申请授权量不断增长,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增长率分别为42.4%和47.6%,国内专利有效量2007年占专利累计数34.8%,08年占43.1%,09年占45%,10年占49.3%,11年占46%。
从失效率上看,2007-2011年间,07年失效率为0.8%,08年失效率为14.5%,09年失效率为46.3%,10年为35.9%,11年为28.1%,我们无从得出有效专利的转化率,但从失效的部分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专利只维持了短暂的寿命,在实现其经济价值前便夭折了。
由此可见,专利授权虽然增长较快,但专利的失效率也呈增长趋势,从侧面说明了专利的转化率较低,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1.3抽样结果调查显示为了更清楚的得到出高校专利转化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做了进一步研究(见图1-1)。
图1-1 大学生专利转化情况根据对有专利同学进行调查,85%的同学有将自己专利转化的想法,但在这些有想法的学生中82%的学生都没有实现其价值。
通过对未实现专利转化的同学调查分析得出77.8%的学生有将其投入产出的想法但没有任何行动,有11%的学生在校期间有试图联系商家但并未成功。
调查分析得出拥有专利的学生想要将其投入产出,但面临找不到渠道解决的问题,一些学生联系商家但很少成功。
总的来说,高校专利转化之路不容乐观。
2.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几大专利申请主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才,技术,成果,信息以及财政资金的投入,能极大地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诞生,但另一方面,高校专利转化实施工作也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深入思考高校在专利转化率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专利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1理论性强,实用性差大学生专利多是源于书本,很多专利脱离市场需求,仅仅是实验室的产物,这类专利相对于企业研发团队的技术成果来说,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若要进行工业化生产,还需再投入资金以继续研发,很多企业不愿意冒风险,也就难以对这类专利进行消化吸收。
2.2唯专利而专利,唯技术而技术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一位。
这些思想在高校科研领域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高校科研人员普遍对专利转化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专利价值观念,部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只是为了评职称时体现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专利转化热情不高,这种现象在拥有专利的大学生身上,15%的学生仅仅只在申报奖学金是作为一项国家级或者省级奖项来填报,剩余85%中只在被询问是否想转化时,回答“想”,却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或采取行动,转化意愿不大。
在我们进行的抽样调查当中,寻找拥有专利的大学生相当困难,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知识,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人的专利申请下来后便搁置了。
2.3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高校科研环境相对单纯,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多局限在创造与保护阶段,某些前沿性发明,往往是作为国家课题完成的。
专利技术过于前沿并且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很难判断该技术是否能直接产出产品或者市场在哪里以及应用怎么样的商业模式去发展,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其暂不具备市场转化的可操作性,而高校专利脱离市场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高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知道高校有些什么,双方信息不通,导致转化难以成功。
目前社会上缺少成熟可信的专利转化第三方平台,难以对专利价值作出有公信力的评价以及市场前景预测,造成高校专利难以走出校门的窘境。
2.4法律法规不健全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另有合同或约定的则以其约定。
在我国的高校专利中,很多是通过学校平台获得的,也没有特别约定,职务发明,这类专利的转让牵扯到学校、个人与企业三方,在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出台的情况下,企业也难以接手这类专利,只能任其闲置。
2.5尚未真正建立起高校专利管理体系目前,很多高校在科研管理上仍保留着重经费、项目、成果及获奖等有形资产的落后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建立相应的专利管理制度、体系和配备人员,有些学校仅仅是科技处的科技管理人员兼任专利管理工作造就高校专利管理不规范。
据统计,我国高校中仅有45.5%的高校明确学校科研处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仍有18.1%的高校既无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无专人管理专利工作。
另外,即使设置管理机构的高校,其管理业尚未形成体系,多数只能统计专利类别与数量,难以作出充分的市场预测、技术评估和投资效益分析,影响了专利成果的转化。
3.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几点建议3.1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高校提高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以及专利的实施量,应该把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特别是高校有关领导、校办产业负责人、专利管理人员的专利意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落实。
加强专利知识的教育,培养专利意识,重视专利管理工作,减少无形资产的流失。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专业管理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专利法律体系的建设,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包含在这一体系中,其由国家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政府法规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共同构成,政府立法应侧重以下角度。
1.逐步完善高校专利转化地方法律机制虽然目前地方立法规范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内容,但仍存在立法细化程度不足,与其他法律衔接不到位的现象。
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环境有待改善,侵权成本太低,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零成本的,也致使非专利人认为没有理由花钱去受让或被许可别人的专利而实施。
由于专利财产权的无形性特征,政府还应重视专利技术价值评估,专利技术质押,专利权作价入股方面的法律机制,进行客观的法律引导。
2.设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具有业务性强、法律性强、管理范围广等专业性管理机构专门管理,兼职挂靠或一个机构两种职能式的管理是难以实现高校专利价值的,而设立专门的专利技术转化机构可以依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能全权代表学校处理学校科研人员发明的专利技术,并做出客观的专利价值评估,代理专利、商业谈判及过程实施等更好的在源头上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
3.3加强市场引导,构建第三方转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专利技术研发不能只埋头搞发明,应抬头盯市场,正确评估专利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高校专利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大。
而当前从事专利技术转化工作的中介行业还不太完善,甚至只是简单的手递手。
高校专利转化方面存在一个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第三方转化平台的出现将极大的促进高校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
这里也需要政府的杠杆效应,减少对高校专利实施和转化过程中的限制,逐步赋予高校专利实施和转化的自主权,引导高校与企业共建关键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弥补技术供给体系中的社会缺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专利技术的申请与转让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现行的专利管理在技术转化方面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会不容忽视的。
本文针对高校专利技术重申请轻转化的现状,从分析其具体原因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提出了几点关于促进高校专利转化率提高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