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好莱坞十大歌舞片一、《绿野仙踪》Wizard of Oz (1939) 剧情: 根据同名童话改编的经典儿童音乐电影。
小女孩桃乐丝因为与收养她的婶婶顶嘴,独自外出,结果被龙卷风刮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小人国。
在仙女和人们的帮助下,她沿着黄砖路到绿水晶城去找大魔法师寻找回家的办法。
路上,她遇见了稻草人、锡皮人和胆小的狮子。
稻草人想找魔法师要头脑、锡皮人想要一颗心、胆小的狮子想要胆,于是他们结伴而行。
一路上他们战胜了女巫婆的阻挠,终于来到水晶城。
但他们发现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不过是一个同样被龙卷风刮来的魔术师,根本没有什么法力。
正当他们失望的时候,魔术师却用意想不到的方法…点评: 虽然它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输给了《乱世佳人》,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它空前绝后的儿童歌舞片成就。
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音符、每一样道具都已成为传世经典。
现代科技大可以把特技做得更真,但谁能复制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探索精神?谁能复制朱迪·加兰的歌声?幸亏秀兰·邓波尔没有抢到这个角色,因为她太乖巧、太做作,没有加兰那份无需雕琢的“纯”。
多罗西在铁皮人、稻草人和懦弱狮子陪伴下,踏上黄砖路,迈向翡翠城,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现成的“心”、“脑子”和“胆子”,但他们在那一幕幕奇幻的探险中,学会了如何培养内涵、智慧和勇气,也体会到亲人的爱胜于一切这个道理。
我想,全中国只有歌词翻译家薛范才能译出原文歌词的无穷妙趣。
还有,我国文化可能难以接受“懦弱狮子”这样的自我矛盾。
不过,既然老鼠可以由鬼鬼祟祟变成可爱无比,狮子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形象呢?反正一切都是幻想。
二、《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剧情: 莱蒙和洛克是无声电影女星,被观众视为一对绝佳的银幕情侣。
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莱蒙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因为他虽然拥有漂亮的脸蛋和丰满的体态,可是说起话来却像尖厉的猫叫一样难听。
在拍有声电影时仍然是洋相百出。
凯茜在洛克的引荐下加入制片队伍,当了莱蒙的配音演员。
在相处的过程中,洛克爱上了凯茜。
莱蒙自恃其以往的明星地位而自以为是,结果被观众和同行淘汰出局。
凯茜后来成了观众喜爱的明星,并与洛克结为伉俪……点评: 把早期好莱坞的一些电影歌曲加以串联,再配上一个电影业由无声片转为有声片的剧情,这样的做法通常产生的是陈词滥调和连篇俗套,但此处却催生了一部充满绚丽愧宝的歌舞片。
千万别把在雨中唱歌联想成凄凄惨惨戚戚,本片的情调犹如雨后的彩虹,流光四溢,那歌那舞是如此令人酥心,那喜剧是如此天真、开怀,能扫清你心头的任何阴霾。
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凯利(Gene Kelly,别跟无厘头喜剧大王金·凯瑞搞混了)的精心杰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导自唱自跳的主题曲,若他一辈子只创作了这一段,也会流芳百世。
记得几年前他去世那天,美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讣告,没有一个字总结他的生平或综述他的成就,只是把这一段完整地放了一遍,然后打出“金·凯利今天去世”的字幕。
本片又译《万花嬉春》。
三、《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 (1965) 剧情: 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
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
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
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
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
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离开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
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
同时,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
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
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跨过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点评:我的一些朋友可能不能原谅我没有把本片列在榜首,因为该片在全球的叫座程度绝对无与伦比,但它却有着一些小毛病,如某些场景甜得发腻,小孩的戏太过乖巧,个个都好像受了秀兰·邓波尔的培训,还有,婚礼后的结局有明显的画蛇添足之嫌。
本片的精髓由三大元素组成:罗杰斯的音乐、哈默斯坦的歌词、朱丽·安德鲁斯天籁般的歌喉。
本片荣获包括最佳影片等四项奥斯卡。
四、《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剧情:吉里原是美军的一个士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伍,仍留在巴黎学习绘画。
他造诣颇高,但就是一幅画也卖不出去。
他同一个法国歌手亨利十分要好,他们无忧无虑地打发日子。
一次,吉里结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法国女郎李丝。
吉里很快就喜欢上她了,但他们的约会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使吉里颇为恼火,后来他从朋友处得知,李丝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她已同亨利订了婚,事虽如此,吉里却越来越爱李丝。
亨利看出吉里真心爱着李丝,便决定牺牲自己,亨利离家去美国时李丝去跟他惜别,吉里误以为李丝随亨利远走高飞,便陷入闷闷的遐思,他梦见自己和李丝在巴黎街头载歌载舞,一觉醒来,李丝出于意料地回到他的身边,于是两人终于结成良缘眷属。
点评: 一个美国画家在巴黎艰苦奋斗,同时被一名富婆和一个漂亮女孩看中,这样的故事俗得甚至有点反胃,比《音乐之声》的故事更缺乏创意。
不过不要紧,有格什温的音乐、金·凯利的舞蹈,再加上歌舞片大师明奈利的导演,保证把你的注意力从大脑转移到感官。
影片的精华是它的压轴戏:那是一场大型舞蹈,场景是巴黎,你猜该用什么样的布景来衬托?若即若离、如梦如幻的印象派绘画,时而像是画,时而又“活”起来。
这场戏的创意足以弥补其他部份的平庸,你若跳过整部影片,光看这部份,也没有什么损失。
本片又译《花都舞影》或《花都艳舞》,共获最佳影片等六项奥斯卡奖。
五、《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剧情:20世纪上半叶,西区是纽约的贫民窟集中地,那里鱼龙混杂,来自各地的不同种族的人汇集在一起,种族矛盾尖锐。
在不断的争斗中,有两个流氓集团势力逐渐强大,一个叫“火箭帮”,由当地的白人组成,它的头目是里弗;另一个叫“鲨鱼帮”,由外来的波多黎各人组成,头头是贝尔纳多。
两个帮派势不两立,经常挑衅争斗,酿成流血事件。
本地区的警官克拉基曾多次在其中调和,才使他们之间的争斗没有升级。
一天夜里,西区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舞会,两个帮派之间也展开了一场独特的“竞赛”…点评: 每部歌舞片似乎都有大师的痕迹,本片也不例外:莎士比亚、伯恩斯坦和罗宾斯。
莎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被搬到了纽约曼哈顿的西城,家族的时代纠葛转化成不同族裔、不同街头帮派间的纷争,但永恒的爱情故事依然感人至深。
本片和《音乐之声》是同一个导演——罗伯特·怀斯,他在此片中已开始大胆尝试街头实景跟程式化布景的结合。
这种风格同时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方面,写实的表演跟大段的芭蕾舞动作居然没有造成不和谐的感觉,当然罗宾斯的编舞功不可没。
这部地道的美国当代歌剧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奖。
六、《红菱艳》The Red Shoes (1948)剧情: 本片的女主角佩姬是爱舞如命的人。
当舞蹈团团莱蒙托夫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她的回答是:就像你为什么活着。
她把自己生命的激情倾注在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排练之中,结果她的演出大为成功。
后来她和作曲家朱利安坠入情网。
于是她陷入了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之中,莱蒙托夫认为:没有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可以去享受常人的爱情。
但是他说服不了佩姬。
佩姬离开了舞蹈团并结了婚。
但是后来一种强大的诱惑使佩姬决心重返舞台,致使朱利安拂袖而去。
走了舞台之后,佩姬忽然想到那个穿…点评: 这部英国影片是罕见的、能将舞蹈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入电影语汇的作品,也是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
它讲述一个芭蕾舞女演员的痛苦抉择,她必须挣扎在一个具有强烈占有欲的音乐天才和一个排斥爱情的制作人之间,她的舞蹈不是才华的眩耀,而是情感的体现和升华。
影片有大段的舞台表演,但因为处理手法实在高超,非但一点不枯燥,反而对门外汉也能产生吸引力。
女主角妙曼的舞姿、摄影和美工的丰富想像力尤其值得称道。
七、《奥利弗》Oliver! (1968) 剧情: 本片是根据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
奥立弗自幼丧母,在孤儿院中长大。
孤儿院中的生活暗无天日,后来奥立弗还被卖到苏伯雷家做童工。
他不堪忍受那里的羞辱而逃了出来,开始在街头到处流浪。
小扒手道奇注意上了他,道奇把奥立弗带回了扒手团伙中,使他成为其中一员。
道奇偷了布朗洛先生的钱包,奥立弗却被当成扒手抓住。
布郎洛觉得奥立弗很可怜,就把他带回家中。
奥立弗在布朗洛先生家中第一次感到生活的快乐。
扒手头目费金和比尔得知奥立弗被抓后惊恐不安,怕警察会追踪而至。
比尔逼南茜把奥立弗骗出来,使他重新陷入…点评:这是20世纪最后一部得奥斯卡大奖的歌舞片,改编自狄更斯的小说,又译《孤雏泪》。
照理说,讲一名孤儿学当小偷的故事似乎跟载歌载舞无缘,但片中的歌舞不仅处理得当,而且妙趣横生。
本片的导演是曾执导经典名片《第三个人》的凯罗·瑞德,他的镜头调度非常灵活,完全摆脱了以往用一两个机位记录全过程的死板方法。
影片的整体感觉也非常统一,不像某些作品有明显的精彩和缺陷或者戏剧元素跟歌舞元素格格不入的现象。
八、《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 (1964)剧情: 1910年伦敦一个死气沉沉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乔治在银行工作,常常为教育子女感到头痛。
他们家的保姆辞职,迈克和珍两个调皮鬼祈求理想的保姆。
一个从天而降的保姆为两个孩子带来了幻想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