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师介绍
陈绍华,人名,较常见,较为有名的是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深 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也是中 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的陈绍华。 简介: 陈绍华是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也是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 之一。在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 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 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 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 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 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 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 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 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2012年壬辰龙票的 设计者,该票于2012年1月5日面市。
设计风格: 1995年陈绍华与深圳设计同人共同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个平面设计 协会——深圳平面设计协会;1996年他再次与设计精英共同举办达到 中国平面设计高峰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陈绍华在向着自己心 中的理想彼岸前进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 时的陈绍华已经从张扬、眩目以及传统纹样新表达的风格转向含蓄、 单纯而洗练的黑白风格,而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熟练掌握更使他如虎 添翼,这使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在这种外在的洗练表达 里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内心空间,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 和表达他所关注的东西。 《沟通》系列海报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老到 纯熟地体现了他的设计取向和文化取向,《沟通》展览主题海报里闪 耀着无限光芒的电闸以及。《沟通》里对放着的繁体与简体“沟”字 之间的四点水,皆在准确表达主题的同时体现了陈氏设计风格的张力, 以及在浩瀚无期间:在全国美术界普遍不重视设计(当 时叫工艺美术)的情况下,创作招贴画《绿,来自您的手》获得第六届全 国美展招贴画金奖而轰动全国,这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美展,也是全国 美展第一次设金、银、铜奖和第一次设立招贴画类别;在张艺谋推荐下出 任陈凯歌电影《孩子王》的电影美术,首次“触电”就获得了第八届中国 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美术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打破固有的教 学体系,大胆进行“素描教学改革”,受到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与支持却 受到校方的反对与非难,从而引起广泛的争论而轰动一时。
申奥标志: 陈绍华,浙江生,西安长,教书六载,下海十年,非文化人亦非 商人,啥都懂点儿,啥都不精。虽已知天命,仍童心未泯,爱胡思乱想, 盼上苍开天,好另辟蹊径。恶陈规陋习,鄙视功利,与世无争。喜孤独, 亦交挚友,做事求完美。眼睛不揉沙,见不得邪恶,好打抱不平,直肠 直言,常得罪人。论学业,非天才,本属马,劳碌命,凡是做不到人前, 但肯多下工夫,若算有成,那是积劳成“绩”。
牌荣获金奖,是对湖湘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价格决定价值、品 质体现价值、气质提升价值。和牌引发的包装革命,实质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回归,是中国烟草包装设计一次大胆尝试,是中国主流文化视觉革 命的有益探索,是批判继承和自主创新的紧密融合。
之后的故事就是一个职业设计师的历程,从任万科集团的深圳国企公司 创作总监到创办陈绍华设计工作室一直到著名的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 在历尽生命与事业的种种艰辛与喜悦的十多年里,陈绍华创作了大量的 优秀设计作品。有从深圳电视台、万科集团、天歌集团、长城地产、深 圳中信城市广场、东方保险到2008北京申奥标志的形象设计;有从第四 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邮票到世界艾滋病日纪念邮票以及刚刚完成的第三 套生肖猴票的邮票设计;有从《沟通》到《STOP AIDS》到《交通安全 (蜥蜴篇)》的海报设计……。2000年,他加入了AGI(国际平面设计联 盟),成为国际顶尖平面设计师组织的一员,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实至 名归。 2008北京申奥标志是他作品中最值得书写的杰作之一。在最初提交 的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陈绍华就以国画幻化的牡丹火炬入围,在后来的 修改中,陈绍华多次反复思索,最后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另辟蹊径, 从探寻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入手,创作出了现代和传统结合、国际 与民族相融的太极五环图形,结果,这个方案征服了几乎所有的评委, 以绝对的优势获得通过,并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称赞。此方案最后在画 家韩美林的修改下得到了完善。国内外同行亦对此设计一致赞誉,一位 的德国设计师看到后兴奋地说,如果北京申办成功,她将是奥运历史上 最美的形象。无疑,这是一个得到专业领域广泛好评的杰作,而北京申 奥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具有使命感的设计师 : “中国设计的根源问题是创造力与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应该从普及 和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意识出发,通过大众的品位的提升,推动社会文明 的进步。” 陈绍华多次在重要场合这样谈到,他说:“我强调的是大设 计,是社会化的创造力的提升,这不仅仅是培养几个AGI能够解决的问题, 是需要通过教育、通过社会的普及来完成的。”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陈绍 华为什么热衷于申奥标志、防治艾滋病邮票等众多的社会公益设计项目, 他认为这些正是有效地实现他的理想的努力之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 一直强调设计中的中国精神,他把中国精神通过他设计中的色彩、图形等 任何可以表达的元素体现出来。 这时的陈绍华,已经不简单的是西安美院时代的才子和愤青,或着国 企时代的客居异乡者和设计头领,也不是已经名满天下的设计大家,而是 一个清醒的理想化的设计师,一个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并且能 够展现中国精神设计师。而这在当下的设计视野中,是多么稀少。
人物生平: 1954年浙江省上虞市出生,1972年至1975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装 潢专业,1975年至1978年陕西省展览馆任美术设计师,1978年至1982年 就读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82年至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工 艺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2年调入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万科 广告事业,1992年成立深圳市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20 01年成立北京陈 绍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984年作品《绿,来自您的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招贴画金牌奖及 两项优异奖,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 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 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 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 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 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 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 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
独爱中国元素 : 陈绍华说设计要把世界技术的中国运用,以出色的品质优势搭载世界 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天下”、“极品和”以及“紫和”全球首次使用 了由微软技术支持的十目商品认证编码,使和牌系列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和 技术品格。十目商品认证编码这项国际顶尖的信息技术十分人性化,通过 一个附加在烟盒上的约一平方厘米的编码图案,就能使每个单元产品获得 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编码,并具有物理防伪和查询防伪的双重功能,从而有 效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和天下”、“极品和”、 “紫和”的包装右侧,都有一个小小的圆形认证识别编码, 其下端标示着“微软技术支持”。在消费者通过手机读取编码信息的 同时,还可以运用手机短信实现与编码后台支持系统的互动。目前,该技 术还能在“紫和”产品上实现明码个性化定制,即在“紫和”包装上印制 自己指定的文字与图案。2006年春节期间,这一服务试行市场,消费者反 响热烈,收到了不俗效果。 陈绍华要求把中国元素的设计向世界传播, 包装作为消费者随行的传播载体,在装潢设计上充分地体现着品牌的独特 个性。我们能够从万宝路的包装上读到马背上牛仔的张扬个性,能够从 MILD SEVEN的包装上嗅到雪山上飘来的清新空气,我们也能从和牌的包装 上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智慧的深厚韵味。在烟包的设计上,和牌中国元素的 运用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品牌包装、品 牌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更积极有效的发想与表现,有利于中国元素的世 界传播。和
点燃设计之火 : 陈绍华从深圳开始的重要设计活动为中国的平面设计史写下了光辉的 一笔:1992年,他与其他几个先行者一起举办了点燃中国平面设计圣火的 “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1995年,与深圳设计同人共同创办中国大陆第 一个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平面设计协会;1996年,再次与设计精英共同 举办达到中国平面设计高峰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2003年,再次出 山与同人一起举办平面设计新的里程碑――“深圳设计2003展”。 除此之外,他从西安美院教书一直到深圳从事设计期间,为中国培养 了韩家英、张达利、梁小武、杜峰松、郦婷婷等许多后来的著名设计师队 伍,这使当时他所在的国企公司成为中国设计的另一所黄埔军校。
设计历程: 在陈绍华后来大量的荣誉和光环面前,我们似乎忘记了青年时 代的愤青陈绍华,或者少年时代的工程师陈绍华,但是,正是这些岁 月成就了今天的陈绍华。 在 “文艺的春天”――青春激荡的八十时代,对于一个刚从大 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满腔的热情和满腹的才华,不错的工作以及美 好的爱情,远远不是世界的全部,特别是对于对创造和美有所追求并 决心做一番事业的陈绍华来说更是如此。空前轰动的全国美展招贴画 金奖只是一次练习,饱受争议的“素描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实验,这 些鼓舞和锻炼了青年陈绍华的士气和韧劲。1988年,34岁的陈绍华怀 揣满腹的辛酸和希望离开了西安,来到深圳开始了他的职业设计师生 涯。 他之前的传略已经颇为传奇:1954年生于浙江上虞,童年随父母 迁居西安;少年时代在文革中度过,停课的年代使他有时间专心于琢 磨科学的奥秘,12岁便徒手造出了仅十二克的交流电微电机;1972年 “误入歧途”地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期间上山下乡众多次, 却也和扫入牛棚的许多老教授学到许多真知灼见;1975年毕业后任陕 西省展览馆设计师;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期间得到 张仃、吴冠中、袁运甫、余秉楠、陈汉民等许多老一辈艺术大师的悉 心指点;1982年毕业后回西安美院任教直到1988年离开,前面提到的 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