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马来西亚雪隆区首届弟子规师资培训班—传统文化与管理科学周泳杉老师主讲(共一集)2007/12/18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档名:52-399-01主持人:诸位长辈,大家早上好。
诸位老师,我们累不累?不累。
有一次夫子在《论语》当中,讲过这样一句话,夫子讲我有一天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在思考一件事情,人生做什么样的事情最有价值?夫子思考了一天,然后讲到「不如学也」,不如学习。
因为学习是提高我们的人生智慧,不断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更能够圆满我们的人生,所以夫子一生好学。
而我们在座的诸位长辈、诸位老师,就发扬了这种好学的精神。
好学近乎智,我们也给我们的学生、给我们的孩子,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今天上午和大家分享的课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科学」。
我们看到现在谈管理、谈科学,我们走进书店会发现有很多管理的书籍,而现在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理论愈来愈多。
但是诸位老师,现在的员工、现在的孩子,是愈来愈好管理,还是愈来愈不好管理?原因在哪里?而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究竟有没有科学、有没有管理?带著这个疑问,我们就有请中心的周泳杉老师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请大家掌声欢迎。
周泳杉老师: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请坐。
很高兴今天又跟大家见面,昨天跟大家谈的是健康的话题,在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也能够了解到,人生的态度其实很单纯,并不复杂,我们对身体健康的管理,跟我们对人事万物的管理,原理原则都是一样的。
不过今天这个题目有点大,这个题目讲「传统文化与管理科学」,传统文化题目很大,管理题目也很大,科学题目也很大,这三个这么大的题目,并不是我能力所能够跟大家做汇报的。
今天只是就自己所学的一点心得,来跟大家做简单的报告。
说到传统就像刚刚马老师所说的,一般的人认为传统有管理吗?传统有科学吗?传统的东西不都是迷信吗?不都是旧的东西吗?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他说所谓的传统,就是昨天的事叫传统,昨天的事统统都是传统。
我们提到传统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所散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感受?记得在几个礼拜以前,我们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举办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当中,邀请了几位外国的朋友到庐江来参观。
有一位澳洲的朋友在参观完之后,到台上来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当他在提到传统,他就说到每当我们提到传统,我们所指的是两百年以前的事情。
然而没有想到,到了中国你们所说的传统,竟然是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然后他就跟我们分享到,在他的记忆当中,他的传统所带给他的影响。
他就说到他的祖先为什么会到澳洲?因为有这样的机缘,他的祖父因为偷了一双鞋子,所以被从英国下放到澳洲。
因此他的祖上就留下这样的祖训,告诉他的子孙,无论如何你都不可以偷别人的鞋子。
他在告诉我们,分享他的这一个祖训,我们看到他的嘴笑得都合不拢;当他提到他的祖先,他的脸上充满著无比的光荣、无比的喜悦。
当他提到他的祖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澳洲人,他的生命跟祖先的生命已经连在一起,而他的人生观也受到他祖先人生观的影响。
我相信这样的祖训,对他的人生、对他的家庭应该有起一定的作用。
因为在他离开后不久,我们得知他的弟弟在十一月份,已经当选了澳洲的总理。
我们就了解到这样一个祖先的庇佑,确实可能为他们的家庭、为他们的家族,已经带来无限的人生财富。
然而我们在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我们面对这个澳洲人,对他传统的喜悦,对他祖先遗留下来这些教诲的这种光荣。
我们就在思考,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多少祖训,而这些祖训当我们翻开来阅读它,我们又带著什么样的心境。
不要偷鞋子,这么简单的教诲,可以让他的子孙依教奉行之后,当选澳洲的总理。
我在想我们的祖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依教奉行,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提升?这是不是管理?这是不是科学?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记得在清朝末年有个人跑到美国去,他为了生活到美国去做工。
这个人名字叫做丁龙,丁龙到了美国之后,他应聘到一位将军的家里去当仆人。
这位将军就是南北战争,非常有名的一位将军,叫卡宾特将军。
卡宾特将军是一个脾气非常大的军人,所有到他家去的仆人,都没有办法干得非常的长久,因为没有办法忍受这位将军的坏脾气。
丁龙也不例外,到了这个将军的家,做没有多久他就离开。
可是有一天这个将军的家里发生了大火,这场大火把将军的家付之一炬,当丁龙知道这件事之后,他就回到这个将军的家为他重建家园。
这个将军看到丁龙这样的行为,非常的感动,他问丁龙,他说我以前对你这么不好,为什么在我面临人生最大的困难,你回到我的身边?丁龙就跟他说,因为这是我们孔老夫子的教诲,孔老夫子告诉我们,要对我们的主人忠诚、要对我们的君上忠诚。
然而我曾经受您的聘雇,我受到您的照顾,因此在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回来照顾你这是我应该做的。
卡宾特将军觉得非常的惊讶,他问丁龙说,「你的父亲一定是非常有学问的人,否则你怎么知道孔老夫子这样的教诲?」丁龙回答说「我的父亲并不识字,他是一个农夫。
」卡宾特将军说「那你的祖父一定是个读书人。
」丁龙说「我的祖父也是农夫,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夫,我家世世代代都不认识字。
」卡宾特将军听了之后非常的震惊,他就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是什么样的民族,是什么样教育方式,是什么样管理方法,让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人,终身务农的人,能够藉由一代一代,这样子家庭的承传、家道的承传,把这么样优美的人生态度,一代一代传下来,他百思不得其解,而且他非常想要知道,这门学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
后来丁龙在过世之前告诉卡宾特将军,他说我将要过世,我没有家庭,我没有家人在美国。
我在这里跟你相处了这么多年,我的身边有些积蓄,总共有一万多块美金,我现在把这一万多块美金交给你,因为我没有家人,我希望你能好好的用这笔钱。
在丁龙过世之后,卡宾特将军非常的伤心,他拿到这一万多块美金,他就在思考这样一个平凡的农夫,一个平凡的陌生人,把他人生最后的这笔遗产交到他的手上。
於是他就在思考,这样的一个民族,这样的一门学问,绝对不能让它不见,绝对不能让它消失。
於是卡宾特将军自己又拿了二十几万美金,加上丁龙的这一万多块钱,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他的母校),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系,然后就以丁龙的名字来命名,就叫做「丁龙讲座」。
慈禧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捐了五千册的书本给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中文系。
后来美国任何大学的中文系,统统都是以哥伦比亚大学为范例来建立的。
我们就晓得,在海外的华人,什么时候提起了老祖宗的教诲,什么时候就得到世人的尊重。
丁龙是一个不认识字的华人,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华人,在美国的社会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财富,然而最后他的名字,却永远被刻在美国的历史上。
我们就了解,这难道不是祖德的庇佑吗?这难道不是祖先的恩泽吗?我们就想到这是不是管理?是不是科学?所以当我们在探讨科学的时候,因为我个人是学科学的,我所学的科学很惭愧,被当代普世的价值誉为最高的科技。
我们的科学,是从植物的细胞、从动物的细胞,把它的基因拿出来,我们可以做到把萤火虫的发光的基因,放到鱼里面,让鱼也发光。
我们可以把萤火虫发光的基因,放到烟草里面,让烟草也在黑暗中发光。
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让植物在成熟之后不会老化。
我们可以做到植物在严峻的环境之下,不怕任何的病虫害。
可是当有人问我们,这样的植物,对人类会有什么样负面作用的时候,我们总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我们还在研究,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了解。
然而让我们觉得非常惭愧的,我们所了解的时间、我们所研究的时间,没有一个期限。
因此当我们读到《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我们就感受到原来在几千年前,就有科学的精神。
只不过在现代贴著科学标签的我们,并不一定按照这样的教诲,并不一定坚持这样的学术,凭著我们的良知在研究科学。
请问什么叫做见未真?怎么见才叫做真?眼睛看到就是真的吗?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孔老夫子与他的学生一行人,曾经在陈蔡绝粮。
我们的夫子带著学生,在陈蔡七天七夜没有东西可以吃,而这七天的过程当中,夫子与学生过著非常辛苦的生活。
有位学生好不容易到外头去找了一袋的米,非常非常少的米,这一点点的米要煮给这么多人吃,他们只好就把这个米煮成稀饭,非常稀的稀饭。
请谁来煮?这个煮饭的工作就落到颜渊的身上,颜回就在那边煮粥。
结果在煮粥的时候,因为草屋非常的老旧,当粥煮到快熟的时候烟就往上冒,在冒烟的时候,茅屋上面有一块泥巴就掉下来,正好不偏不倚的掉到这个粥里面去。
颜回看到这样的景象,他第一个反射动作,就用勺子把这块泥把它捞起来,他就在想如果我把这块泥丢掉,是不是就是浪费了粮食?所以他想了一下,就把这口粥给喝下去,把受到泥巴污染的粥给喝下去。
可是就在他喝的同时被子贡看到,子贡正好从门口经过,子贡心里就想你这个小子(当然绝对不是,圣贤人不会起这样的心念)。
他说颜回,夫子这么器重你,把你看成是他最好的学生。
结果在今天我们大家都在饿肚子,你竟然偷喝粥,我一定到夫子那边去参你一本。
结果子贡就到夫子那里去禀报,他说我看到颜回在偷喝粥。
大家在饿了七天两个眼睛都发昏,这个时候有粥在面前,能够多喝一点当然是好的。
可是我们就想到圣贤人的心境是什么?圣贤人的心境,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子贡他亲眼所见,这个事情能假得了吗?可是孔老夫子听到这样的讯息之后,请问他老人家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各位老师,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来给我们告状,说我们班上最好的学生,竟然做出违礼的事情,请问我们怎么处理?孔老夫子会不会直接去问颜回说,「颜回,你有没有偷喝粥?」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如果孔老夫子这样问,请问他会不会问到真相?以颜回的德行,我跟各位老师报告,他一定会跟老师说,「老师,粥是我偷喝的。
」老师对学生十分的了解,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老师跟学生有很多的对话,让我们非常的感动。
孔老夫子没有舍弃掉任何一个学生,孔老夫子没有怀疑任何一个学生,孔老夫子念念都是为了成就他的学生。
所以他告诉学生们说大家稍安勿躁,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於是老师带著所有的学生,到颜回煮粥的地方,非常温和的告诉颜回,他说我昨天做到了一个梦,梦到我的祖先。
今天我们在陈蔡绝粮,还好有我们祖先的庇佑,我们得到这一点点的食物。
因此我希望先拿这些食物,来供养我们的祖先,来祭拜我们的祖先,祭拜之后我们再来享用这些粮食。
讲完之后颜回马上跟老师说,「老师,这锅粥已经不能够祭拜祖先。
」老师问说为什么?颜回就说「因为刚刚有块泥巴掉下来,我把泥巴捞起来之后,我已经先喝了这锅粥,因为我已经先吃过,所以这锅粥已经不能再祭祀我们的祖先。
」我们晓得,在过去祭祀的这些供品,在祖先还没有享用之前,我们是不能够吃的,这叫做「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颜回非常的守这样的礼节,但是在那么样紧急的情况之下,我们晓得圣贤人他不是书呆子,他对书本的学问能够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