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毛概课后一到十二章习题答案全

2015年毛概课后一到十二章习题答案全

第七章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答: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答: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2.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怎样理解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答: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4.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二、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第十章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十一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二、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

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

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