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儿子的信

给儿子的信

15、给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问“敢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同学们,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

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

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

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四、研读赏析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
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3、真正的爱,应该是爱叶之绿,而不是仅仅爱花之红;因为“红”随花的飘零迅速逝去而“绿”却与生命同在。

4、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

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

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

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六、梳理小结: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

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七、布置作业
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