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话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教育意义近年来,对话教学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认识与可供操作性的范式引导,对话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
首先,本文主要阐释孔子对话教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生本理念,教学相长理念,差异教学理念;其次,着重分析现代对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孔子对话教学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提出解决对策,进而探究孔子对话教学思想对当代对话教学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标签:孔子;对话教学;教育理念新课改以来,对话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不强,对话流于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较少。
马丁·布伯的“我-你”对话关系及弗莱雷民主平等的思想使“对话教学”理念不断丰富与完善。
回顾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孔子的众多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中蕴含“对话教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孔子“对话教学”思想的内涵,进而阐述目前对话教学的实施现状,发现问题,最后结合孔子对话教学思想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对话教学体现的教育理念对话教学逐渐走向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对话教学的本质把握不准确,造成把提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等同于对话教学体系。
而且对话内容过于功利化、目的性太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对话教学有效性偏低。
纵观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孔子在其教学实践中运用对话教学法,对话教学思想中蕴含多种教育理念,对当今对话教学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本文拟深入探究孔子对话教学思想的内涵,进而发掘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认为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创造生成及以人为本的教学。
(一)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孔子对话教学思想可以从《论语》显现出来,如在《先进》篇中体现了平等、自由和开放的教育理念。
《先进》篇中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在孔子与子路、曾点、冉有和公西华四人言志的对话教学中体现出平等、自由和开放的教学理念。
首先,在《论语·先进》中,孔子与弟子言志,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句话体现了师生平等的理念,孔子首先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环境,不要因为自己年长使弟子受约束,使学生心理上卸下防备,可以畅所欲言。
其次,体现了自由的理念。
从孔子与弟子上课的环境氛围来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曾皙一直在鼓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交谈完毕,子路、冉有和公西华出去后,曾皙四次提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子何哂由也?”“惟求则非邦也与?”“惟赤则非邦也与?”通过曾皙和孔子之间的双向沟通,体现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反复发问而生气甚至呵斥。
最后,体现了开放的教育理念。
提倡多个答案,不求同,倡导异议的存在。
孔子虽然认为子路有点轻率、不谦虚,不是十分赞同子路的答案,但是孔子并没有批评子路,而是对之一笑,既不伤其自信心又暗含鼓励之意。
诱导冉有、公西华的答案,虽都对其小有不满,但是并没有马上反驳批评,而是允许各言其志。
最后,当曾皙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认为自己的志向有异于其他三位而不想发言时,孔子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消除曾皙心中的顾虑,认为没有什么关系,大家只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愿而已。
孔子倡导的就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理念,寻求多种答案,允许异议的存在。
该篇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囊括了对话教学的环境、教学主体、教学程序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相长理念孔子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收获。
值得指出的是,孔子的平等意识、因材施教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好的体现。
尤其是师生之间能够彼此倾听、相互悦纳,那种暖暖的对话氛围与师生情谊,促成了“教学相长”的实现。
如《诗经·卫风·硕人》篇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此段对话中,孔子对子贡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的回答只给予“可也”二字作为评价,向子贡提出更高的要求: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快乐。
子贡能根据孔子的回答领悟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深层含义,能够使子贡举一反三,这段话是孔子启发教学的典例。
孔子在施教過程中能够做到“子愈教人子愈博”,使师生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孔子乐于向弟子学习,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弟子的启发。
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师生互相促进,颜回对孔子的讲学深信不疑,孔子认为颜回不像子贡、卜商等弟子那样经常与自己质疑辩解,争论学问,对颜回则认为是非助我者也,认为颜回对他的学术没什么帮助。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回是孔子很欣赏的学生之一,但是颜回不与其争辩,就不能使师生做到教学相长,对其有所责备,这段话从侧面体现孔子主张教学相长的理念。
(三)差异教学理念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
”(《论语》第十三篇)孔子与弟子对话时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孔子根据不同对象谈话内容则有所偏重或取舍,通过弟子问仁可以体现出来。
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性格特征给予不同的回答,对颜渊是“克己复礼为仁”,对仲弓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知道仲弓为人仁笃厚道,任劳任怨,认为他有南面称王之才,所以给他的回答偏向于从政,时刻用治国之道要求仲弓。
对司马牛是“仁者,其言也■。
”司马牛的性格比较浮躁,喜欢多言,所以孔子要司马牛谨言慎行。
孔子根据不同学生性格及才能进行不同内容的答复,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其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四)生本理念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对话教学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
如《宪问》篇中记载: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1.从过程方面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要学习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在此段对话中,孔子鼓励子路发问,鼓励学生对老师进行提问,孔子为子路一一答疑,循循善诱,举一隅接之以三隅。
形成了活跃宽松的对话教学氛围,增强子路的学习积极性。
生本理念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生本理念与师本理念形成对比,孔子允许子路连连发问,解答子路之疑惑,而不是仅仅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教学程序走,充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2.从目标方面来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生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影响。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不仅仅是回答子路的问题,更在于通过回答对子路有教育意义,修己看似容易,但是要达到安人、安百姓的境界很难,告诫子路从修己以敬开始。
二、对话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话教学主体准备不充分1.教师掌控话语权,缺乏“师-生”平等对话环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否真正的落实一直是对话教学的主要阻力,不管是古时孔子实行的对话教学还是马丁·布伯提倡的对话教学,都强调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对话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把控学习进程,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又难以弱化教师的权威性。
有的教师课前完全按照教材备课,主宰课堂进程,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来控制对话,对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有挫伤。
2.教师失语、旁观,让对话流于表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对话教学并不只是指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植根于关系之中、以追求关系价值为目的的开放、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态度、思维和行为,对话要追求实质意义的生成。
有些教师对对话教学的本质把握不够,意识到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刻意让学生自由讨论,放任学生对话,自认为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自由平等的对话环境,教师认为课堂上呈现出表面上的热闹是对话教学成功的表现,殊不知忽视了教师也是对话教学的主体这一主要问题。
教师完全处于失语、旁观的地位,让学生的对话流于表面。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纯粹让学生讨论不能涉及知识的深层含义。
3.学生失语,对话题资源掌握不充分学生对话题资源掌握得不够充分是造成失语的原因之一,一是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关于某个话题的全面信息,二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某个话题的深层原理弄不明白,只是略懂皮毛。
教师过于权威也可能造成学生失语,教师没有给学生过多思考想象的空间。
另外,一些教师没有“实效性的权威”,教师能力不够,学生认为自己比老师强,不想听老师讲,认为老师所讲的不能使自己信服。
(二)对话教学目标局限于问题-答案之间,对话情境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难以迁移对话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价值观的获得,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把对话教学的目标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对话内容围绕知识展开,走向重灌输而轻启发的误区,忽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对话教学表面上看起来互动十足,但是教师提问内容大都围绕课堂知识开展,提问目的以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主。
这样的对话对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情感没有多大的帮助。
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思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对话同一性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与学生对话时要因材施教,与不同的学生对话要有不同的方法。
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简化教学工作,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对话同一性。
“一刀切”的对话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与对话同一性相对的教学模式是分层对话,分层对话也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基于对话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的解决对策(一)解除师严道尊的压力,创造自由平等的话语环境师严而道尊,尊师重道的观念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
古时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国家,专制制度衍生出教育专制,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教师是主导者,高高在上,不容置疑,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而对话教学的本质旨在发展平等、开放、民主、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就要解除师严道尊的压力,创造自由平等的话语环境。
教育家孔子“以吾一日長乎尔,毋吾以也”卸下学生们的心防,营造自由平等的话语环境,使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二)无预设生成的观念,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对话环境下,学生没有心理上的束缚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