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专栏

健康专栏

健康教育专栏
春季如何防治皮肤病
冬春之交,天气时冷时热,皮肤油脂分泌开始增多,有护肤心得的女性们还会换化妆品使用,春花烂漫也带来空气中花粉飘浮增多,人体易吸入花粉……等等一系列原因,在营造春季氤氲浪漫氛围之时,也将隐含病因的由头一一抛给没有太多防备的人群。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不少皮肤过敏问题大大增加,喜欢外出效游踏青或是本身为过敏体质的朋友们是皮肤过敏问题的“大头”,你们又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和建议呢?皮炎、湿疹、荨麻疹为最常见过敏性皮肤病,日常预防中又得注意什么呢?
荨麻疹: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疸(荨xún)一种皮肤病。

又称风疹块。

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

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 虫咬、细菌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如冷热过敏;(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

症状: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但可反复发作;
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
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5.临床的特殊类型:
(1) 蛋白胨性荨麻疹是蛋白胨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医生的预防锦囊】
◆重中之重——远离过敏原
食物:鱼、虾、蟹、海鲜、牛羊肉和花生坚果类等
吸入物:花粉、螨虫、灰尘、微生物等
天气环境类:日光、炎热及干燥等易引起皮肤刺激的天气状况
化学制品类:塑料、橡胶、染料、油漆等化学制品及护肤品、化妆品和香皂等洗涤用品
◆护肤品:建议不要频繁更换
◆饮食:平常对鱼、虾、蟹、牛羊肉等不过敏也应以少吃为宜
◆外出要注意防晒
◆荨麻疹注意事项: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或水果。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以后复发或加剧,
湿疹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因素: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感染因素: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

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四)饮食因素: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

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五)药物因素: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

(六)其他因素:疹的产生尚可由苦闷、疲劳、抑郁、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干燥、摩擦等气候、物理因素所引起。

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海鲜牛羊肉等发物。

3、不可滥用止痒和刺激性的外用药物,如碘酒、药酒等。

4、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尽量接触化学成份用品,洗衣粉长期接触的话也会导致症状加剧的。

5、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6、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本病诊断、早治疗。

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

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

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

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

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

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

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

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有痒和烧灼感,重的有痛感、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程有自限性,某些致敏物所致者可于除去原因后l至2周皮疹可消退。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有致敏性,在高浓度时有刺激性和毒性。

按其性质可分为3类,1、动物性:动物毒素,昆虫分泌物、毒毛等。

2、植物性:花粉、植物叶、茎、花及果实等。

3、化学性: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香料等。

预防:避免接触致敏原,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化学物质时宜加强个人防护,带手套、口罩、
帽子或外涂防护霜;已患接触性皮炎,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致敏物或刺激物。

,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春季流感选药不能乱搭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普通感冒与流感相混淆,把治疗感冒的抗病毒与改善症状相混淆,更有为数不少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治疗流感用药随意性很大。

感冒与流感都不是什么大病,许多人选择了自己买药服用,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但一定要明白如何选药。

流感与普通感冒易混淆
流感与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

流感的发病季节多在晚秋和冬天,流感的症状非常典型,一发病即出现高烧,常达39℃以上,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乏力;而普通感冒则鼻塞流涕明显,也可发烧,但体温不会太高,头痛、咽痛、咳嗽比较轻微。

选药不能乱搭配
流感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抗病毒治疗,如复方胺酚烷胺(感康)、金刚乙胺;二类是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发烧、周身酸痛、
头痛,盐酸伪麻黄碱消除鼻黏膜充血水肿治疗鼻塞,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泪等,氢溴酸右美沙芬减轻咳嗽;三类是抗菌治疗,值得提出的是,如果流感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等无需使用抗菌素治疗。

目前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是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如白加黑、感康、银得菲、康必得等。

以上药物治疗流感都可以选用,但含有化学成分的抗流感西药、中西合剂不可同时服用两种,因为同服会增加毒副作用。

许多治疗感冒、流感的中成药,一种药物即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退热的作用,如连花清瘟胶囊。

流感患者往往体内毒火很盛,像清开灵、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胶囊等都具有很好的清内火作用,况且中成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更方便患有其他疾病的流感患者选药。

治疗流感选用含有化学成分的西药合用一种甚至两种抗流感的中成药效果最佳,治疗流感的西药可以与任何一种治流感的中成药同服,而且会加强治疗作用。

特殊人群选药更要慎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流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量选用中成药或中药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患者尽量不选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抗流感药,忧郁症、精神疾病、癫痫病患者尽量不选用含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成分的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