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五、关注细节是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管理甚至比战略规划 更重要,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企业可能发展得 比较缓慢或迟钝,但是,如果忽视细节管理,企 业的实力就永远无法加强。企业只有“举轻若重 ”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 境界,才能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关注细节,才能把战略执行下去。 领导者必须改变对细节的轻视。每一个微小 的细节都值得企业的密切关注,每一个细小的行 动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对 它们给予足够的关注,修正细小的偏差,企业才 能成就宏图伟业。 商业是一种竞争性活动,只有顾客满意,工 作的安全性才有保障。
• 大家熟知的科学家袁隆平,他细心抓住了荒野中 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不放弃每一个细小的细节,终于培育出了优质杂 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为世 界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企业的管理能力,就是对细节处理能力
•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大企业是由 小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 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河砾的细节, 细节的竞争才是最后的竞争。
• 细节真正的核心:细节是科学的精神,细 节是认真的态度。 • 态度决定细节——有没有细节意识。 • 训练决定意识——用规范训练员工,就会改 变他的态度。态度调整了,认识清楚了, 细节就容易做到位。 • 通过长期行为的改变,就可以达到改变思 维的目的,解决管理问题,包括解决细节 意识和细节态度的问题。
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 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一些事情在 我们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 在其中发现许多不被我们所知道的细节。那些伟大的 发明与发现,哪一个不是他们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细 节而发现的呢?同样一件事,给不同的人看,他们会 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无处不在。一个善于 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使我们想起“失之毫 厘,差以千里”这句中国传统的古语。无论做人、做 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 古人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 有所作为,要获得硕大的胜利果实,就要从我们身边 的小事做起,把一个个小的胜利果实聚集起来,才能 获得更大的胜利果实。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 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 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那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 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 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 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 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 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 罗雀。
三、创造性地处理细节,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
• 只会仿冒,永远没有机会。一个品牌不是廉价的拓展,不容易 模仿,一个真正的品牌肯定不能是模仿得来的。 • 改变细节就可与众不同。作为产品必须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与 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仅仅通过夸大的、不属实的广告宣 传就能实现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细节处加以改变。细节创 造了一种现实,它能做到与众不同,从大众产品中推出独特的、 珍贵的和令人渴望的东西。 • 品牌的忠诚源自于细节的忠诚。一个品牌能够在人们心中扎下 根来,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它的某些细节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对 细节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使细节变得与众不同,就可建立与众 不同的品牌。
• 张瑞敏说:“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荒唐的观念, 把产品分为合格品、二等品、三等品还有等外品, 好东西卖给外国人,劣等品出口转内销自己用, 难道我们天生就比外国人贱,只配用残次品?这 种观念助长了我们的自卑、懒惰和不负责任,难 怪人家看不起我们,从今往后,海尔的产品不再 分等级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把这些废品 都砸了,只有砸的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
有人说:“细节决定一切!”是的,一个技术很专 业的人一定是非常的注重细节的人,否则他就不可能 称为专业。靠精工细活而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的瑞士 表,每一部件的尺寸及重量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测验与 考核;建造复杂而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每块巨石与 巨石之间绝妙的吻合,叫现代人叹为观止;这无一不 体现着制造者的专业与敬业。 因此,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一定是一个专业不 合格,敬业精神不足的人。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失 败的罪魁祸首,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在细节 中”。有专业技能的人凭借他的敬业精神就会把这些 细节中的魔鬼各个歼灭,从而使整体完美。
细节是一种精神
• • • • “细节是一种精神”,一种用专业去敬业的精神! 不注重细节的人大致上有两种原因: 一是没有用行动来体现; 二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就是 所谓的不敬业的态度。 • 所以,注重细节是一种态度,一种在工作中责任 心和积极性的态度。
关于“细节”的名言
• • • • • • •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什么是细节? • 一般来讲,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 情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却十分重 要的事情。 • 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公司来 说,细节代表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 定着成败。
细节的实质:
• 第一,态度:同样的事,不同的人来做,其 结果是不同的,区别就在于做事的态度; • 第二,科学:任何一个岗位或者流程,都有 科学的标准,需要科学的训练。 • 对细节的最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 是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一位处士 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 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 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了棋子,只 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辞了那位棋友去别处谋生。别人 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临走 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因 为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 他不诚信的恶德,他认为,人无信不立,难做好人,与之交往是 十分危险可怕的。在常人的眼里,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 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 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 的。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美国汽车公司总裁莫端要求秘书给他的呈递 文件放在各种颜色不同的公文夹中。红色的代表 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桔色的代表这是今天 必须注意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必须在一周内批 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则 表示是必须他签名的文件。 把你的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条理分明,你才 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机智,也使你 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 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 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 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 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 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 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 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 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一、真正的商机来自于对细节的关注
• 细节是一种很微妙的商机,你可以追求它,但又 不能苛求,但你必须时刻关注它,因为它是存在 于一个为人注意的角落。 • 重视细节,商机就不会溜走。真正的商机就来自 于对细节的关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往 往就是天堑。
• 成功的企业并非来自伟大的构想,细节带给企业 发展和腾飞的契机பைடு நூலகம்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不注重 细节就不可能发现商机,经商者只有能洞察别人 所未注意的细节,才能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进 而获得成功。 • 深入分析细节,才能发现机会。在现代商业、企 业竞争中,抓住机会就是成功,而机会瞬息即逝, 没有见微知著、敏锐果断的能力,就不能抓住机 会。
•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件 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 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 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以认真的态度做好 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以管窥豹,可 见一斑”。我们往往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 的小事洞察秋毫,从而感悟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
• 细节管理,就是不断做好每件小事。每一个细小 的行动都是值得企业管理者给予足够的关注,那 么管理结果将会非常不同。 • 细节管理一半是艺术,一半是科学。以人为本的 细节管理体现了一种杠杆力的理论:不在于力气 的大小,而在于用力的方法和用力的位置,借用 阿基米德的话说:“给我一个恰当的支点我就可 以撬动整个地球。”其实关注细节的真正意义, 在于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细节决定成败
•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 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 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 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事情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国王查理做出了决定, 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于是,他让一个马夫去给 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 钉子,铁匠当时不以为然,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 查理和对方交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查 理被掀翻在地,随之国家易主。后来,古英格兰有了 一首著名的名谣。这个“一钉损一马,一马失社稷” 的故事,弹奏着一个远去的王朝风中的悲鸣,它告诉 了人们:百分之一的错误,会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
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14岁时在笔记本上写到: “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 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 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 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 上述事情,也一定要予以请求;事先没得到允许,不 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别人写的东西;别人写信的时候, 也别离得太近……”乔治· 华盛顿的部分“守则”,可以 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他却 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注意 这些细小的事,从不顾别人的感受,那么很难想象他 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