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安全教育案例

幼儿园安全教育案例

幼儿园安全教育案例
幼儿园的生活真好,每时每刻都有精彩的事情发生。

今天航航跑过来和我说:“老师你看看我捡到了一包药,”是谁的呢?我问他们,有好几个小朋友都举手了,到底是谁的?我手里就有一包药,你们这么多人举手,肯定有人撒谎,这可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于是我查点了一下今天的服药记录,原来是我们班的晨晓感冒了,但是又不想吃药,所以把药就给扔了,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可是却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有的家长或教师喜欢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诉幼儿“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电插座的孔内”“不用绳索套在颈项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滚烫的东西”等。

禁止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很可能带来不良的效果:幼儿原来并没想到要做的事,经成年人一提起,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想尝试一下,这就弄巧成拙了。

一、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及时消除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无论孩子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活动设施,如将药品、消毒水、杀虫剂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打火机、蜡烛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及时将用过的电线插头收起。

在带孩子外出时,给孩子换上舒适合脚的鞋子,不要让孩子在堆放砖头或满是石头瓦砾的场地玩耍,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水
池或河边玩耍等等。

教师应注意留心观察室内外环境中有无对幼儿身体造成危险的隐患,及时加以消除。

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教育就可以见效的。

我们教育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常给孩子讲解防止中毒和意外伤害的知识,让孩子知道周围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不能玩,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对我们的身体有伤害。

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记,知道紧急情况下的求援电话和求助人群,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坚持正面引导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策略。

1、集体讨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段,因此,在活动前,可以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

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怎样玩,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