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享文档】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享文档】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研究0-3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其发展状况,揭示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及与3-6岁幼儿教育的衔接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现象、规律与指导等问题,旨在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融合了人类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内容。

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早教基本理论与早教实践两大方面,基本理论部分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营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实践部分包括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0-3岁儿童早期教养环境、集体教养机构中早教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筛查和干预等。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早教指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前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与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课程相互衔接和配合,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并且基于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重要途径的特点,本课程又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依据: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以及选修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艺术教育》。

因此,《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0-3岁婴幼儿的相关知识,还要能实际运用,能够在教育实践工作中适宜地指导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1.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0-3岁婴幼儿的理论知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理论,获得开展婴幼儿早教工作的必要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分析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和实训,通过深入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真实情境,亲身观察和指导婴幼儿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丰富学员的早教经验,提高学员指导早教的实践能力。

3.结合当地早教的现实,充分运用婴幼儿早教案例进行教学,让学员了解婴幼儿早教的现状与问题,并尝试解决早教指导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取多种媒体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教师远程导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理论传授与实践修为相结合的远程教学形式。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面授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和实训操作,重视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当地学前教育机构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研讨式学习,积极参与网上教学互动,在远程导学下联系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形式。

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习需要接受面授辅导,观摩电视课和IP课件,通过网上课程教学平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参加远程教学活动、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解决疑难问题,并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面授辅导是课程必要的教学活动;远程教学是重要的导学活动。

面授教学要精练致用,不仅要包含基础知识、原理和技能的重点讲授、演示和答疑,自学方法的介绍,还要重视结合本地区特点向学员提供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适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远程教学活动要配合面授辅导,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教学中共性的疑难问题。

注意安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学员开展实训和操作。

本课程教学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行动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每章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相应教学方法。

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问题教学、启发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即应该要知道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资料性内容,要能够了解;“掌握”即要求清楚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要能够掌握;“重点掌握”即要求必须非常清楚地理解和熟练把握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重点原理、方法等,要求能够准确记忆、理解并熟练运用,做到重点掌握。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54学时,开设一个学期。

具体的教学时数分配见下表: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录像教材为主要导学媒体,IP课件及网上资源为辅助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课程多种媒体中的主要教学媒体,承载本课程必须传授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学习者借此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资源,也是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文字教材的编制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依据,针对学生具体学习特点,设计为教学与辅导合一型教材,强调助学和导学的功能,重视学习测评与练习设计。

理论内容做到精练、够用,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阐述到位,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内容要点。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学媒体资源,针对内容特点,选择相关专题采取专家讲授、案例观摩与分析、演示操作等方式进行导学。

录像教材利用其直观,生动,声、画并呈,效果丰富的媒体特点,在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学习进行深入指导和切实引导。

3.IP课件IP课件是本课程重要的辅助教学媒体。

IP课件配合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以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为基本形式,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掌握教学要求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作业评点,介绍学科学术前沿动态,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

课程开出首学期提供6——8学时,其后视教学进程中的需要陆续建设。

4.网上资源网上资源是本课程学习重要的动态性辅助教学媒体,基于“电大在线”网站上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不时更新的各章教学辅导文本,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教学信息以及参考资料,开展文本或视频远程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讨论,进行各种训练与测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和支持远程自主学习。

在课程资源建设成熟后,视需要开发网络课程供学员学习。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婴幼儿卫生保健1.了解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

2.掌握经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3.了解婴幼儿体格生长。

【教学内容】1.1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1.1.1 新生儿期1.1.2 婴儿期1.1.3 幼儿期1.2 婴幼儿体格生长1.2.1 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1.2.2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2.3 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1.3 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3.1 消化系统1.3.2 呼吸系统1.3.3 循环系统1.3.4 泌尿系统1.3.5 皮肤1.3.6 运动系统1.3.7 神经系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 掌握0-6月龄婴儿、6-12月龄婴儿及1-3岁幼儿喂养指导2. 了解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教学内容】2.1 0-6月龄婴儿喂养2.2.1 纯母乳喂养2.2.2 部分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2.2.3 人工喂养2.2.4 营养状况评价2.2 6-12月龄婴儿喂养2.2.1 奶类应是6-12月龄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2.2.2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2.2.3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2.2.4 婴儿辅食应单独制作,注意饮食卫生2.2.5 营养状况评价2.3 1-3岁幼儿喂养指导2.3.1 每天保证乳类食物量,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2.3.2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2.3.3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2.3.4 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2.3.5 合理安排零食2.3.6 每天足量饮水2.3.7 确保饮食卫生,严格消毒餐具2.3.8 营养状况评价2.4 常见的营养性疾病2.4.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4.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4.3 营养不良2.4.3 锌缺乏症营养不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3岁幼儿喂养指导。

第三章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学要求】1.了解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

2.掌握婴幼儿运动能力、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认知能力与思维、语言、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学内容】3.1 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3.1.1 脑发育的可塑性3.1.2 脑发育的代偿性3.1.3 脑发育与心理行为的关系3.2 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3.2.1 运动发展的规律3.2.2 大运动发展程序3.2.3 精细动作发展程序3.3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3.3.1 视知觉的发生发展3.3.2 听知觉的发生发展3.3.3 皮肤感觉的发生发展3.3.4 嗅觉和味觉的发生发展3.4 婴幼儿注意、记忆、想象的发展3.4.1 注意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4.2 记忆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4.3 想象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5 婴幼儿认知能力与思维的发展3.5.1 认知的发生发展3.5.2 认知、思维与智力3.5.3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与内容3.5.4 思维类型的特点3.5.5 教育关注3.6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3.6.1 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3.6.2 语言发展的程序3.6.3 婴儿的“前言语行为”3.6.4 言语的基本特征3.6.5 教育关注3.7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3.7.1 情绪情感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3.7.2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3.7.3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3.7.4 婴幼儿情绪的社会化3.7.5 社会关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婴幼儿运动能力、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认知能力与思维、语言、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四章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筹备、开办、组织与管理。

2.掌握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

【教学内容】4.1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4.1.1 基本定位与任务4.1.2 工作要求与特点4.2 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4.2.1 增强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幼儿园与社区关系的融合4.2.2 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4.2.3 面向社会广泛进行科学早期教育宣传,推动学习化社区建设4.3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筹备4.3.1 开办前提4.3.2 物质准备4.3.3 宣传与招生4.4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组织与管理4.4.1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其他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4.4.2 健全必要的制度规范4.4.3 师资配备和培训4.4.4 跨部门管理机制:相关力量的整合与社会外部支持系统的建立【教学重点或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