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课件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课件
尾节:画龙点睛;2.深化中心,升华感情;启示
读者思考。
.
6
•8.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 作用:
(1)交代环境,渲染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 (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性格); (4)突出、深化主题。
.
7
• 10.常见标题分析类型:
• (1)“物件型标题”作用:交代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情感的寄托。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如 《七根火柴》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
【答题技巧】 1.写人记事文章常见线索:⑴事物。⑵人物。⑶事件。⑷情感。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利于读者了解事情 发展过程,整体把握行文脉络。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 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 突出中心。
(3)这篇文章(段落)语言从表达方式来说属于议 论和抒情,揭示主旨简洁凝练、精辟深刻。
.
2
• 4.写作手法及作用:(托物言志(即象征)、对比烘托、欲扬 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寓理于事、 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 答题套路: • (1)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助
⑦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⑧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4
• 6. 赏析句段: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 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 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 评表达作用,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阐明 什么样的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 育……如果是环境描写,还要从环境描写 的角度分析作用。总之,要紧扣住文章所 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 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体现对文本的理解。
• (5)“修辞类标题”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暗示人 物性格或品质特征。《变色龙》《丰碑》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11.议论抒情表达方式作用分析:
(1)开头: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感 情基调,暗示全文感情线索。
(2)结尾:①首尾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②画龙 点睛,突出中心。
.
9
.
5
7.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 (1)总结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前后呼 应);首尾呼应。
• (2)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3)过 渡(承上启下)。
• 附:特殊段落作用分析:(1)首节:点题;引起
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线索等。(2)中
节:内容方面作用:写了什么?结构方面作用:
过渡(1.承接上文2.引起下文3.承上启下)(3)
12.详略问题:
答:这个材料之所以详写,是因为它最能表现人物 的 特点,最能表现文章 的中心。
13.记叙文结尾常引用诗歌结尾,有何作用?
答:揭示中心,深化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 富有诗意。
.
10
• 14.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谈谈你的看 法”,“你认为……”
• 答题套路:(1)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 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正确)。(2)再用“比 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 理论证(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来支撑自己 的观点。(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 活实际。(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5) 切记:不要超字数。
• (2)“人物型标题”作用:可能是交代主人公,可能 是交代线索人物。(要分辨)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 读者兴趣。如《我的爸爸》《我的叔叔于勒》
• (3)“人物特征型标题”交代线索;情感寄托。设置 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背影》
• (4)“事件型标题” 作用:概括全文中心事件;设置 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11
•15.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
对主人公起侧面烘托作用;
增强故事真实性;便于叙事,便于抒情 等。
第二人称如下两种情况(选一):
有很强的针对性,增强批判性;
缩短主客体感情距离,增强亲切感,便于抒 情。
第三人称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自由灵活, 写人记事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5.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将 比作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 ;
②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③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想表达了作者 ;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④对偶: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表 现力。 ⑤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⑥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
1
3.语言特色:(写景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叙事简 洁凝练、朴实自然;议论简洁凝练、精辟深刻)
答题套路: (1)这篇文章(段落)语言简洁凝练、朴实自然。 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等词句就将 “……”的情感寓于简洁凝练、朴实自然的叙述之中。
(2)这篇文章(段落)语言形象生动、清新优美。 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等词句就将 “……”的情感寓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的描写之中。
对 某物 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的情感,意蕴含蓄,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2)这篇文章采用了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将 和 对比,突出人事物的 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3)这篇文章采用讽刺手法,作者借助比喻、夸张等手段对 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和批判 性,使语言更具辛辣幽默的讽刺效果。 • (4)这篇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作者为了大力颂 扬所描写的对象,前文对该物先作有意的贬抑,这样前后文形 成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有利于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 果。 • (5)这篇文章采用了巧设悬念的表现手法,避免叙述的平板 单调,不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更有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激发读者思考。 •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 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 3 突出。
.
1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