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分类与积累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分类与积累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分类与积累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就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中用于确定工程造价或控制工程造价所产生和使用的文字、数据、图表和文件等。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收集、整理、维护、分析和使用,并能够用过去的造价信息来预测未来造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来源分类:
按照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简单分为社会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两大类。

(1)社会信息
①政府机构所发布的与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文件,各级造价管理机关所发布的定额、价格、调价文件以及定额解释文件等。

这些政府机构所发布的造价信息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确定工程造价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和依据。

②各类造价中介机构或研究机构所发布的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资料等。

中介机构或研究机构所发布的这些造价信息,往往经过了比较科学、严谨的细致分析和测算,基本能够代表不同工程类型、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

经过适当的调整后,这些资料可以用于前期的投资估算,也可作为进行各阶段造价审核的参考。

③商业公司所提供的各类资源的市场价格信息。

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开放,资源的价格信息只能依据市场。

这些价格信息的最直接、最准确的来源应该是资源供应厂商。

这些资源供应厂商包括劳务分包公司、建材供应厂商、设备供应厂商等等。

其中,也包括社会上的商业公司针对市场价格信息而提供的价格信息杂志及价格信息网站等。

(2)企业内部信息
①企业自有的工程投标、造价控制和工程结算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应该经过适当分类、整理和分析,使其能够代表企业自己的消耗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且便于查询和调用。

如果具备条件,可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持续管理形成企业的内部消耗定额。

企业自身的消耗标准是企业最重要的造价信息资料,是企业进行投标
报价、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

②企业的资源价格数据。

资源价格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价格。

企业的资源价格数据受市场因素影响,有周期短、变化快的特点。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除了利用社会上的各类价格信息资料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投入力量建立自己的资源价格管理体系和价格数据库。

利用此价格数据库和企业自己的消耗标准,再参考各类社会上的造价信息,企业在投标报价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便能做到方便快捷、有凭有据。

2.按信息性质分类
按照信息分类,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可以分为消耗标准类、价格信息类和法规文件类。

(1)消耗标准类主要包括:造价管理机关所发布的消耗定额,如国家基础定额、各地和各行业的各类定额等;企业内部消耗标准,如企业的历史资料、企业内部定额等;中介机构或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消耗性标准,消耗指标等。

(2)市场价格类,包括劳动力价格,材料价格,机械租赁价格,设备购置价格以及专业分包价格等。

其主要来源是政府机构、造价管理机关、中介公司和商业公司所发布的价格信息、价格指标指数信息、厂商的直接报价等,也包括企业自己组织采集的各类价格信息。

这些信息所采用的介质可能是书面的杂志刊物、报价单,也可能是电子信息、网站数据库等。

(3)法规文件类,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或造价管理机关所发布的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调价文件等。

3.按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分类
(1)定额管理系统;
(2)价格管理系统;
(3)造价计算系统;
(4)造价控制系统。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积累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积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难度大、工作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且要求有较高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正因为如此,目前我国的造价信息积累工作整体水平还很有限。

这里按照信息来源的不同,分别说明企业积
累这些造价信息的一些主要原则和方法。

1.对社会信息的积累
社会信息类型的造价信息,其存在形式主要是有形的定额本、文件或杂志刊物等,也有些电子形式,例如定额数据库、造价信息网站的使用权等。

这一类型的造价信息,其得到的方法比较容易,主要靠及时的购买现成刊物或使用权,其管理也相对容易,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即可。

2.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积累
企业内部信息的积累工作,主要包括企业消耗标准的积累和价格信息的积累。

企业建立消耗标准工作流程大致是:首先建立企业的消耗标准数据库,其中需要对企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并组织人力进行加工分析;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测算;最终形成初步的消耗标准库;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改进及工法工艺的进步,初步消耗标准库要进行相应的修订。

首先公司领导层要有决心和实际行动来推动企业消耗标准库的建立工作。

其次,要确定合适的造价信息积累策略。

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就是,如果建立企业定额有困难,那么可以另辟途径,先只建历史资料数据库。

即组织人力确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数据标准,然后将新的造价信息全部电子化入库,再逐渐将原有的资料电子化,这样只要保证历史资料库能够不断补充新的信息,这个历史资料数据库就会逐渐发挥它的作用。

事实上国外好多企业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有历史资料数据库,但没有企业内部定额。

第三,要有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和维护历史资料数据库,对过时的无用数据及时清理,及时补充新的资料,并且可以利用这些历史资料进行适当的分析,得出一些比较常用的、数值比较固定的指标、指数,供快速报价使用。

价格信息的积累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首先,要建立可靠及时的价格渠道,立足自己采集建立数据库并与外部社会资源整合,确保材料价格找得到、买得到、买得好。

例如,企业可以将负责合同预算的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适当的分工,明确各自在价格管理中的职责,统一材料编码,共同来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格分供商和合格材料价格的数据库,同时也可和社会上提供价格服务的专业公司或专业网站合作,建立一个内外结合的价格采集渠道。

其次,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维护和更新价格信息。

这一点非常重要,价格信息贵在及时和准确,又要求具有一
定的预测性。

因此要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把过时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同时要结合公司需求适时地补充新的材料价格。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公司需要,对某些重要材料的价格变动进行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面的分析,做到充分掌握材料价格的发展趋势,指导公司确定合适的投标策略和采购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