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盘游戏操作过程及作品分析

沙盘游戏操作过程及作品分析

每个人都有儿时玩沙的经历;沙具是儿童们非常钟爱的小 玩意;
• 游戏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游戏是儿童接触与适应环境的手段;游戏能够沟通儿童的 意识与情感体验;游戏让儿童把自己的情感生活作外部表 现;游戏能够使儿童得到愉快和轻松的体验;
• 语言表达的限制与沙盘游戏非言语治疗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
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
• 首先是建立关系,建立自由与受保护空间, 是来访者获得一种包容和容纳;注重在一 般意义上,也注重在无意识的水平上建立 关系,包括与来访者内心深处的情结或阴 影部分建立关系。 • 其次,在建立的有效工作关系的基础上, 采用象征性的寓意表达——沙盘游戏开始 工作,强调守护与陪伴,陪伴与倾听,尤 其是与积极想象相结合的主动倾听。
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不仅仅用心,而是包括眼、耳、手、等身体各个 器官参与,全身心的去感应来访者、感应沙盘
沙盘游戏中的感应
• 使沙盘游戏充满游戏的精神和游戏的意义
• 创建辅导的氛围,获得治愈的力量,使沙盘充满
生机和活力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通往感应之路
沙盘游戏的开始
• 从玩具开始 • 从沙箱开始 • 引导来访者关注自己的身体
个体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
• 沙盘游戏的开始 • 沙盘的制作 • 讨论: • 拍照: • 拆除作品: • 遵循保密性原则
沙盘游戏的开始
• 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为来访者创设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荣格看来,沙
箱就是容器,承载了来访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沙箱守护、 包容、容纳、承受了来访者的情绪、能量、压力。通过创 设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辅导关 系来收拢。使来访者获得转化,激发自我治愈力。
重点玩具拍摄;
来访者离开后拍摄;
沙盘作品的拆除
• 来访者离开后自己拆除; • 扫干净沙粒;
• 放回原位;
• 平整沙箱;
• 检查是否遗漏;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
• 团体成员的确定: • 确定团体辅导目标 • 指导语
• 辅导时长:
50分钟至60分钟,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
沙盘游戏与心理教育
• 以游戏唤醒儿童的天性
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过程 及作品分析
什么是沙盘游戏
• 沙盘游戏是在心理辅导者的陪伴下,来访
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沙子
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辅
导。
什么是沙盘游戏
• 申荷永教授指出,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 原理为基础,由多拉· 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 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 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 提炼(荣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 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 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 象,营造出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 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 (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
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
• 最后,以心为本,以关爱为基础,追求生
活和存在的意义将治疗和治愈以及心性发
展,乃至心灵的转化结合起来。我们采用
的是积极心理辅导,强调来访者的主动性,
用创造转化创伤,从治疗转向治愈。
沙盘准备
• 预约(个案?团体?)
• 提前准备好座椅、记录纸
• 整理沙箱
沙盘游戏的操作
• 团体
• 个体
觉察 臣服 定静 联结
真我
身体 情绪 思想 身份认同
沙盘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辅导者是一个静默,静默地陪
伴来访者在他的世界中自由展现,不加以任何人 为的约束。
沙盘作品的拍照
与作品呈 45°角; 以来访者的视角高度为高度;
以陪伴者的观察高度为高度;
不同角度拍摄;
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来访者获得安全感:尊重、理 解、倾听、积极关注、信任;母子一体性的表达 。
感應的内涵与理解
• “感應”称之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第一原则, 以心传心 •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 《易经》咸卦:咸——无心之感的境界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