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课件
从北宋开始,兰花绘画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目前保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最早兰花画卷是北宋(9601126)宫廷画家的一幅蕙兰水彩工笔纨扇画。
宋末元初第一位画兰名家是郑思肖(1241-1318 )。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来 抗议元朝南侵。在此幅名画上的一首诗中, 他对南宋的忠贞情操表露无遗:
• 向来俯首向羲皇,
• 有地生兰,洋兰花大而多,色彩丰富,一些具芳香,绝大
• 多数分布在赤道中心、热带亚热带地区。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1
兰花文化
• 兰花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至1000年。在当时成书的《诗经》
中,有一首描写陈国风情的诗“防有鹊巢”,诗中首次出现了兰科植物的名称。 此诗写道: 中唐有甓,邛有旨鬲。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诗中的大意是: 中堂有瓷砖,土堆上有鬲草,谁欺骗我心爱的人,心中惕惕不安。这里的 “鬲”,据西汉《毛传》和三国时代《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注释,就是指 今天的绶草[ Spianthes sinens( Pers.)Ames],又称龙盘参。陆玑 (261~303)说:“ 鬲五色作绶文,故曰绶草”。这和兰科植物绶草花序的 特征是相符的。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
兰科植物概况
•
兰花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总称,属植物界被子植物们单子
叶植物纲兰目,多年生草本,地生、附生或腐生,是被子植物中四大科之
一。全世界约有700属,2万余种,主要产于热带地区。中国的兰花资源也
十分丰富,已知有173属1247种之多,是兰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以云南、
海南岛、台湾最多,四川、贵州、西藏次之。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4
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 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 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人们欣赏兰花不 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 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 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 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 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兰 花文化!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5
兰花花语
文心兰花语:隐藏的爱,快乐
建兰 花语: 用心、 福禄、 富贵、 节节 上升、 坚固
蝴2/蝶16/兰202花1 语:我爱你,幸福向兰你科飞植来物文化和蕙运兰用的花概语述是:丰盛祥和、高贵雍容 6
兰花花香
国兰的香味以清幽为主,大部分的附生兰和附生兰不具备香味,有少 数品种具有微香。
度。
• 中国画绘画技法中有一种专门用墨来表现兰花的方 法,叫“墨兰”。
今天保存在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兰花画卷至少有明代 11位画家的33幅和清代32位画家的101幅。国画墨兰 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素 养分不开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喜欢素淡、雅致、 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 的情操,而中国兰花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的完美结 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
地区,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
• 我国按传统习惯将兰花分为洋兰和国兰2大类,前者
• 指从国外引入的兰花,而后者则专指源于中国的兰花。国兰,
• 一般指原产中国的兰属兰花,地生,花小且少,味幽香、色清雅,
• 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5大类,主要分布于长江
• 流域以南的地区。洋兰兴起于西方,早期多为附生兰,后也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7
兰花的价值
• (1)经济价值 •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在国际上也亦显名贵。兰花的高雅特别适合装点居
室、庭院。兰花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观赏性上,作盆栽和切花,一株兰花少则数 元,多则有数千万元的天价,市场潜力巨大。
• (2)药用价值 • 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
清香型兰花
如春兰、墨兰
神清气爽、心旷 可用于重要的景
神怡,飘飘忽忽, 观节点处和游憩
பைடு நூலகம்
令人沉醉
场所
浓香型兰花
大部分墨兰
适合种在气氛轻 幽香、清沁绵甜、 松的中的广场或 使人情绪兴奋 游乐区内
微香型兰花
兔耳兰、独占春、 沁人心脾、隔远 虎头兰,少数憲 不觉 兰、杂交兰
作为背景花香植 物或近景观赏植 物
而大部分洋兰和杂交兰不具备香味,此类兰花 主要是通过观赏其形态与色彩,凭借其美艳的花色 和精妙的姿态引人入胜。
清热解毒等功效。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兰花根可 治肺结核及扭伤,也可以接骨。兰花瓣可以催生,兰花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 吐。
• (3)食用价值 • 中国古代诗词中已有记载“兰英之酒,酌以涤口”,日本京都 • 的“兰花茶”既美丽且香气,风味非凡。兰花可作菜肴,川菜中的 • 名菜有“兰花肚丝”、“兰花肉丝”等,“兰花包子”也其味 • 无穷。兰花的花还可以做汤,花色新,汤味鲜美。
• 汝是何人到此方。
• 未有画前开鼻孔,
• 满天浮动古馨香。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3
元代以后养兰进入昌盛时期。明清两代 涉及兰花的图志、药书以及以兰为题材 的诗词绘画就更多了。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讲薰草(蕙草)、兰草和泽兰。
•
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
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
• “蘭”字最早见于《韩诗章句》一部转述、记载 • 孔子以前郑国风情的诗集。 • 《诗经》中描写郑国风情的诗“溱洧”中的“秉蘭” • 陆玑疏云:“蘭即蘭,香草也”。“秉兰”或“秉兰” • 说的是手执兰草。
2/16/2021
兰科植物文化和运用概述
2
历史上真正意义符合现今意义上的兰花的描述应该是在北宋,黄庭坚 (1045~ 1105)在书《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他写道:“兰蕙出 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 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这是对春兰和蕙兰的确切而科学的描 述,也是首次用蕙来称呼真正的兰花。北宋出版了很多药用本草,其中 《证类本草》(1083)留下了我国最早的兰科植物(石斛与天麻)的木刻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