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用演讲稿文体写出奇制胜的好作文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特别说明:基础等级评分,"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试题中要求文体自选,这就给学生提供施展特长的空间。
如果考生擅长写议论文,你不妨选择演讲稿这一文体,它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第一,演讲可以跨越陌生,对接心灵,实现真诚沟通。
它来不得虚假,或列举材料,或阐明看法,或抒情描写,都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胸襟坦露、真心倾吐、生命的交流,是不存杂念的。
这份开放的、敞开的真诚,阅卷老师怎能不喜欢?第二,演讲稿容易营造一种面对面的力陈观点、慷慨倾诉的氛围。
它可以尽情地用书面语言去感染人,说服人,甚或教育人,这一点很合乎"感情真挚"的高考评分标准。
第三,演讲稿的形式自由、活泼、不呆板。
它既可以发挥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确凿的优势,又可摒弃传统议论文"千文一面",形式呆板,缺乏感染力的不足。
第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那么如何写好高考演讲作文呢?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
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主要特点:第一,针对性。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谕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无的放矢,乱写一通,是万万不行的。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议题要与听众休戚相关,主张要与听众痛痒与共,感情要与听众喜怒相通,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
在表达形式方面,要调动修辞手段,如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借以增强感情色彩,激发听众情绪,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演讲者要把火热的激情洋溢在讲词里,抒发在声调里,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第四,整体性。
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五,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
演讲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就要求演讲稿应具备传声性的特点。
演讲稿的句子要简短,句式要变化,语意要明白,声调要顿挫,语气要自然,便于演讲者调动声音技巧来表情达意。
增强演讲的鼓动性、感染力,需要一定的技巧,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把这些技巧预设暗含于文稿中。
例如,开场的技巧。
语言设计要能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收取"镇场"的效果。
形成气势的技巧。
语言设计上可以大量地使用排比、呼告、反问、设问、感叹等表现手法,强化听觉效果。
演讲稿中既要力避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高潮迭起,要在能引发听众强烈反响和共鸣的地方合理设置高潮,从而达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境界。
PART 01(2019年武昌区元月调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①新青年当以天下为己任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百年历史兴衰,中国沧桑巨变,我是百年前的革命青年。
而你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很荣幸能穿越时空,感受今日之强盛中国与今日之壮志青年。
揆诸历史,中国在萎靡残损中涅磐重生,那时的中国满目疮痍,饱受屈辱,在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下,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沉睡的东方雄狮就这样一点点地被瓜分食尽。
面对祖国岌岌可危的形势,我们革命青年怎能坐以待毙,于是乎,登橘子洲,赴湘江水,看鹰击鱼翔,抒己之振兴中华、御敌强国之豪情与决心,我们有坚定如钢铁般的意志,有扶大厦于将倾的担当,更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信心与才华胆识。
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前赴后继,奋勇抗战,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为万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放眼今日之中国,中国如奔腾的长江黄河,高歌猛进,走向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争取革命胜利是我们老一代的历史使命,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你们的奋斗目标。
时代变了,但“以天下为己任”的要求不会变。
新时代的新青年,你们须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你们应有像那般“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谨记的深情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自己的领域干出非凡的事业。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你们的倾情奉献,祖国的伟大明天须由你们来开创!所以,时刻把国家人民放在心中,作为自己前进的指向盘,在有限的人生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吧!来到现在的中国,我也了解了现在青年的生活,有喜也有忧。
喜在青年创客的奇思妙想,喜在科研团队里的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更喜在无数像林紫藤这样为拾拣卖菜散落落叶的老人撑伞挡雨的最美青年。
他们让我感动,让我欣慰。
我看到当代青年之担当与贡献,但也有一些现象令我忧虑。
“丧文化”、“佛系青年”大行其道,北大转金融掀起焦虑之风,逆反青年甚至于手刃老师、家人。
但我仍旧对当代新青年寄予信心与期望,相信并期待着他们勇担责任,踏实走好人生,开创历史伟业!在火力全开的新时代,新青年们,你们是多么幸运啊!希望你们能以天下为己任,走好这一代的长征路。
这也是我们老一辈青年和这个时代对你的深切召唤和郑重期许。
谢谢大家。
②承历史之重任,扬时代之新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长沙》中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名学生。
很高兴能来到这里,与今日中国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一道纪念五四运动百年。
作为峥嵘岁月的一介书生,我在这里演讲的主题是“承历史之重任,扬时代之新声”。
百余年前的中国社会,满目沉疴痼疾,沉沦的已然堕落,不甘浑噩的尚在黑暗中摸索。
我和我的同学们有着改变之心,带着书生意气,每每临江评论时事,各抒己见,尝试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做出前人未成之业。
今日我们纪念的五四运动,便是许多有识青年在国家进一步被欺凌之时的发声。
青年们一马当先,振臂高呼。
自此社会有更多的人苏醒,一条真正的救国之道渐渐显现。
我们当时的青年学习着新生的思想,改变着陈旧的社会,肩负几千年历史赋予的重任,希冀着我们的力量能引领着中国走向有希望的明天。
百年时光荏苒,五四风雷犹存。
中国已然旧貌换新颜。
我来到现代的这些日子,欣喜地发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渐渐要强起来了。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大桥飞架珠江两岸,现代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世界商品;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以汉语“醒来”惊呼中国发展……我知道,这些成就离不开你们现代青年的付出:从青年突击队到青年志愿者,从青年科学家到青年创客,你们的奔跑组成时代的足迹。
我知道,当年我们梦寐以求的崭新中国已成为你的青年奋斗的出发点和目标。
你们已然担当起青年责任,用己之所学扬起新时代的风帆,请让我代表我的同龄人向你们道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实现我的梦!你们责任在肩,请允许我以百年前同龄人的身份,向你们提出一些人生目标的建议,我了解到你们的时代有人担忧精神“缺钙”,有人担忧精致利己主义。
其实这些现象有很多是由于你们所处的环境改变,自私利己的问题难免浮现。
我想,青年之所以宝贵,就因为其未来之广阔,能力之无穷。
实现自我成功是人生一种意义,但是将自己的追求与你们的时代相连,就变成了双赢。
当你迷茫、焦虑,甚至怀疑、颓丧时,请记得回头。
看看我们这些同龄人,我们殷切的目光从你们身后历史长河中投出,与你们追梦的方向一致,落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陈独秀先生说:“青春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至你们手中,愿你们永怀五四之精神,承载历史赋予的使命,逐梦时代,圆梦时代!谢谢大家。
③存不忘危,兴我中华在座诸君:你们好!我是刘和珍,能够通过时空的隧道来到今天的中国,我感到十分欣喜。
在这里,我想就当前社会实际,向诸君谈谈我的想法。
“节物风光不相待,沧海桑田须臾改。
”回想起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我感触良多。
那时上海《晨报》第一次发表文章呼唤救亡图存,唤醒国人。
而一百年后,我惊喜地看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向了振兴,走向了繁荣富强。
然而,“安而不忘亡,存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同学们,尽管当前是和平社会,我们也不能有丝毫松懈,何况,当我看到大批青年自称“佛系”逃避生活,以“丧”为名消极颓废,身为“巨婴”而不自强,我是多么的痛心!倘若你们放低自我标准,对学习生活降低要求,那么我们这些“府门前喋血”的青年们,又如何能够心安?因此,尔辈当自强!民族复兴之路还在继续,“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平山路更陡”,但信念是永不熄灭的明灯,希望是永不燃尽的火焰,只要青年人还在自强不息去奋斗,中华民族就能更强大,中国梦就指日可待!同学们,请将学习定为自己终身的习惯。
一百年前,我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就读,虽遭遇杨校长的专制管理,但在其中学到的人生启示、接受的先进思想始终陪伴着我,让我终生受益。
当今时代,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却不珍惜如此好的教育资源,逃课,辍学,混迹于网吧等娱乐场所,惑矣!正处于青年时期的你们,最重要的便是努力学习,充实自我,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学们,请将冷漠丢下,不做社会的“看客”,家国天下,中国便是你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