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目录摘要 (1)引言 (1)第一章大学生恋爱问题原因 (2)1.1动机及现象第二章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 (5)3.1调查时间与地点3.2调查形式3.3调查内容3.4调查结果第三章大学生恋爱问题分析 (6)4.1调查结果概况4.2调查结果分析第四章大学生恋爱问题总结与建议 (10)结语 (15)附录 (15)摘要本文是对目前中国大学生校园恋爱问题,爱情无疑是大多数大学生们最为关注和向往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话题的讨论,也渐渐的广泛化,平常化。
但是,同时,大学生恋爱问题也是给大学生造成巨大困扰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恋爱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因为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引言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又有人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学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更多的是带给人痛苦而不是欢愉。
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人们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没有了学业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翱翔。
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
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1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的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爱情的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步行的诱因。
大学生恋爱问题现象大学生恋爱现如今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63.72%的调查对象有过不少于一次的恋爱经历。
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没有了学业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翱翔。
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
校园的各个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恋人们的身影,大多数的生活节奏是一致的。
所以校园食堂,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能捕捉到情侣的身影。
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而走到一起,在一起生活,经历种种生活琐事,形成了大学校园一道独特的靓丽的风景线。
据调查,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初衷。
摆脱孤独感。
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抑,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尤其节假日。
于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
情感需求。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在大学期间,这种以前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并且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很多大学生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
2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
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
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神秘的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经历爱情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刺激的,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
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机会,尝试恋爱。
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能力和魅力的象征。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去恋爱,“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如果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瞧不起,或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
总体而言大学生恋爱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种种原因都表现出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对异性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要注意,在不同的恋爱动机下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才能更好把握美好的爱情。
恋爱概况不得不承认,大学校园爱情相对的比较普遍和正常,有人说,大学校园的恋爱是纯洁的,干净的,不惨杂任何利益的。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有人曾就“大学里是否可以谈恋爱”这一问题对某校600余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者达82%,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要么去考研,要么去谈恋爱,更有甚者认为大学期间如果不谈恋爱,大学就等于白上了。
由此可见,大学生可以谈情说爱已经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
3恋爱观念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1988年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他的“爱情三元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种成分所组成:1动机成分。
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人类而言极其复杂。
其中,性动机或性驱力,以及相应的诱因,如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是重要原因之一。
2情绪成分。
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肯定还夹杂着其他的成分,所谓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
3认知成分。
爱情中的认知作用,对情绪与动机两种成分而言,是一种控制因素。
如果将动机与情绪分别视为电流与火花,认知就是开关或调节器,它可斟酌爱情之火的热度予以适度调节。
按照他的观点,虽然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其实都是由这三种成分以某种方式的混合所演绎的。
他进一步将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称为热情、亲密与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
通过我们的调查查,得出的普遍大学生恋爱观念有以下特点1.浪漫性大学生的恋爱,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学习、娱乐、人生、社会等,注重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
浪漫性的追求自然缺少不了经济的支持。
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说白了就是在用父母的钱来制造浪漫。
2.盲从性“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从理性上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但是真正的想法是这样吗?很多的大学生原本是抱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的想法,可看到4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调,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了一个,盲目跟从。
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比较时尚。
3.轻率性现在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恋爱过程而轻视恋爱结果。
同学谈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有的同学觉得无法把握与男(女)朋友的未来,认为未来有太多的变数。
这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
4.冲动性大学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具有冲动性,因此其恋爱也有很明显的冲动性。
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有不少同学与恋人本来是不认识的,但是觉得好就主动追求,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偷吃禁果,所以最近有许多报道是关于大学生堕胎之类的事。
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
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受情感支配的程度比平时大得多,而理智则处于比较脆弱的地位。
因此一旦失恋则感到学习无动力。
5.开放性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是属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还故意让人知道。
走进大学的校园到处是出入的双双对对,卿卿我我。
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
5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3.1调查时间与地点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1月20日地点:以福州大学城学校为主,其中又以福建工程学院为重心,辅以各大高校。
3.2调查形式1.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2.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部分恋爱中的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恋爱观念进行了解;3.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观察深入了解他们的恋爱观念。
3.3调查内容通过我们制作的一系列调查(问卷填写,网络问卷),我们针对大学城各年级不同专业同学们恋爱问题的诸多原因和因素。
了解他们恋爱的情况,以及恋爱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又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并处理它们的。
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同时是否有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课程。
3.4调查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105份。
主要参与者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其中男生62人,女生43人,男生占59.05%,女生占40.95%。
,调查内容共13题,涉及问题较广,主要分为大学生的恋爱原因分析、恋爱的心态分析、恋爱有无结果的分析、希望自己父母对自己恋爱的态度6分析、恋爱时间长短的分析、恋爱与学业关系的分析、恋爱对自己心理影响的分析、恋爱与自身提高的分析等几大板块。
详细分析结果见附录(统计表格)。
通过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分析了其中几个典型的方面。
恋爱问题中积极一面1.恋爱不再神秘莫测,同学心态更加开放、对恋爱抱宽容和接受的态度。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对男生还是女生来说,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只是心中不可触及的话题与禁区。
在本次调查中,有95%左右的同学都表示他们并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
这反映了在当今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大学生们已经拥有了很开放的恋爱观念,这也是本次调研的目的与重点。
2.同学们了解恋爱途径趋于多样化,影响恋爱观的因素多样化。
通过对“大学生认识爱情的主要途径”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了解恋爱途径趋于多样化,而且同伴、父母、师长甚至社会主流舆论观点等都能对现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影响。
除了自身对恋爱的理解不断加深外,从选择比例来看,在多种了解恋爱的途径中,同伴的影响力最大。
专家指出,在现代学生中经常存在一种朋辈之间的压力,比如在一个集体中,如果超过半数的同学都在恋爱的话,那么另外一半的同学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影响,特别是在恋爱这种敏感的问题上。
而以上的调查结果或许正是这种朋辈之间影响的一种反映。
其次,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与爱情有关的信息,从爱情小说、电视剧到发达的互联网等等,媒体也在恋爱观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所以媒体有益的引导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恋爱观的形成,错误的示范则很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73.恋爱观念趋向理智,选择恋爱对象更看重内涵,人品与性格成为选择对象最重要标准。
从问卷中反应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拥有较为理智的爱情观的。